为您找到与建设项目管理学论文 基本理论内容相关的共200个结果:
军事理论课作为高校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在提高大学生的思想品德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下面是读文网小编带来的关于军事理论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摘要:翻转课堂作为一种伴随信息技术发展产生的新型教学理念和模式受到了教育学界的广泛关注。这一模式的发生、发展和应用,多在中小学展开,可否在高校应用,是否能适用于普通高校军事理论类通识基础课程,本文在分析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和军事理论相关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建议,并从实践层面分析了应用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军事理论 翻转课堂 教学模式
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厘定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始于美国,其英文原文为“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2000年,美国University of Miami的Maureen Lage、Glenn Platt 和Michael Treglia在经济学课程教学过程中使用了类似的教学方法,[1]但当时并没有专门的“翻转课堂”名词用以界定这一教学模式。类似的教学模式在我国也有迹可循,1998年山东省茌平县杜郎口镇初中结合新课改实践的“三三六”自主学习教学模式,[2]其让“教师成为引导者,学生成为探究者”的教学理念和“预习、展示、反馈”的特色课型与今天翻转课堂所推崇的教师成为“学习指导者”,学生成为“主动研究者”、“课堂学习+课堂探究”的教学形式[3]实质是非常接近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受到广泛关注,始于2007年美国科罗拉多州的两位高中化学老师Jonathan Bergmann 和 Aaron Sams在其课堂中的使用以及随后在美国中小学的推广。[4]与此同时,孟加拉裔美国人萨尔曼・汗(Salman khan)创建可汗学院(Khan Academy)非营利性教学网站,发布了大量免费在线课程,2011年3月其在TED大会的公开演讲使得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为人们熟知,并得到全球教育界关注。
与传统教学相比,翻转课堂中“教师课堂讲授,学生课后实践完成”的教学形式被颠覆,新的知识获取模式变为了“知识传授通过信息技术辅助完成”,“知识内化经老师帮助与同学的协助”完成,[5]这一颠覆和对传统教学流程的变换形成了新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国内外实践方面,美国高地村小学和加州河畔联合校区在翻转课堂教学实践中在教室布局和教材设计上进行了部分创新,我国重庆聚奎中学、深圳南山实验中学引进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南京九龙中学、广州市第五中学等开展了相关试验。[6]
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与军事理论课的特征分析
简观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发展,无论国内国外,从理论到实践,其更多地在中小学常规科目(特别是数理化类自然科学)教学中应用。及至高校教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较少。军事理论作为一门人文类通识教育课程,是否能够使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如何进行科学规划和设计才能有效提升教学质量,而不只是给传统课程“加装”了一层时髦的技术外壳,需要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核心特征和军事理论课的内在特点进行认真分析。
(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核心特征
虽然教育理论界已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概念有了较为一致的看法,即翻转课堂是将学习中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的过程进行了颠倒。[7]但在实施层面上,如何实现这一转换,转换过程中需要把握的关键是什么,却没有特别统一的认识。在具体实践中,由于各学校面对的学生、面临的现实,问题各不相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在客观上肯定也会不尽相同。[8]因此,刚开始接触这一教学模式的实践者,极易将其理解为翻转课堂就是视频录制,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确实翻转了传统的课堂,但这里的“课堂”不能作狭义的“课堂授课时间”理解,对其核心特质有明确把握,才能取得相应的教学效果。
(1)翻转课堂是一种教学理念,而非操作标准。翻转课堂从外在表现上看,确实改变了先教后练的教学模式,有可以观测到的“翻转过程”。翻转课堂是对师生身份的翻转(教师由课堂管理者变为学习促进者,学生由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研究者)、[9]对教学观念的翻转(教师必须认识到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价值,增强对其的利用能力)、对评价方式的翻转(由单一的纸质测试到多角度多元化评价,由一次定终身的终结性评价到贯穿整个学习过程的形成性评价,在各类数据的支持下对教师和教学效果的评价更加客观和具体)。[10]
(2)翻转课堂是一种教学创新,但并非对传统课堂的彻底否定。台湾学者邹景平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称之为教育的“破坏式创新”,[11]强调了信息技术带来的教育改革浪潮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冲击。关注“破坏”与“创新”的研究还有很多,聚焦热点问题中“新”的一面无可厚非,但这容易产生一种误解,即“新”与“旧”是对立的,有“新”的产生,就意味着对“旧”的摒弃。若对此点有异议,仅从教育环境和信息技术支持角度来考量,目前翻转课堂也无法彻底替代传统课堂教学。这要求教育工作者在实践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过程中,重视对传统的继承,保留好的经验,好的做法,而非一改了之,既没取得新的成效,又丢了积累已久的成绩。
(3)翻转课堂是一种教学策略,但并不能解决教学环节中所有的问题。一种新的技术或模式出现,特别是受到广泛关注与推崇时,容易让人产生过高期望,而无法对其进行客观评价。这从我国的教育机构(特别是中小学)自创成功的教学模式,从而引发广泛的参观学习,其后诸多跟风上马的例子可以得到侧面验证。目前,翻转课堂是教育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这种聚焦包含了对其应用后可解决诸多问题的期待。但冷静客观的评价,翻转课堂也只是在信息技术浪潮推动下产生的一种教学技术和策略,它对教学硬件有要求、无法适应匹配所有的教学内容、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并不能很好地解决学生学习的内驱力问题。在实践前,必须有相应的研究与评估,理性分析其可操作性。
(二)军事理论课的内在特点
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下发的《关于在普通高等学校和高级中学开展学生军事训练工作意见的通知》及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以下简称《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了开展高校国防教育是贯彻我国国防法、兵役法和教育法的内在要求,要切实保障军事理论教学时间、内容和要求的落实。《教学大纲》第四条指出:“军事理论教学时数为36学时,学校在完成规定的学时之外,应积极开设选修课和举办讲座。在军事理论教学中,要掌握好深度和广度,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积极采用以计算机为中心的多媒体教学,确保教学质量。”在具体设计教学流程前,应把握好军事理论课的几个特点。 (1)军事理论是人文类通识基础课。目前,我国高校普通本科生的培养,一般由“通识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类课程,再辅以不同类型的实践教学组成。军事理论按课程定位,应属于其中的“通识基础课”,再做进一步细分,可归为“人文类通识基础课”,以区别于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艺术类通识课程。通识教育的目标不在于单纯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与技能,如果说专业和职业教育培养的是“工具人”,通识教育更关注拥有完整人格、实现全面发展的“全人”,在教学实践中也应更强调其“普适性”,淡化、弱化其“工具性”。[12]基于以上定位,在具体的教学设计中,军事理论课应立足开拓学生视野、增强整体分析与宏观判断能力,避免拘泥于武器装备展示、数据参数罗列等知识细节。
(2)军事理论课授课相对集中、内容杂、学时少、学生数量多且有特殊性。从教学安排上看,高校一般选择第一学年开设军事理论课程。其后随着年级的升高,逐步开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开展实践教学。北京师范大学的李会春以首批9所“985工程”建设高校为样本所做的相关研究表明,通识课程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一般在三分之一到五分之二间,个别高校(如上海交通大学)甚至达到了一半。[13] 参照《教学大纲》,军事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分为中国国防、军事思想、国际战略环境、军事高技术、信息化战争五部分,共36学时。综上所述,军事理论课要在一个较为集中的时间段内(多数高校安排在军训后的第一学年第1学期),用相对较少的学时(较之“两课”、大学英语,且多数学校达不到国家规定的36学时要求),为数量较多且有特殊性的学生(全体大一新生,需要经历大学学习生活的适应过程),讲授较为庞杂的内容(大纲包含历史、人文、政治、经济、社会、国际关系、信息科学等多学科知识点)。
(3)军事理论课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有较强的“时效性”。《教学大纲》界定的军事理论课教学内容中,中国国防部分,国防法规、国防建设、武装力量构成均会随政策调整和社会发展产生变化;军事思想部分,随时间推移和各项研究的开展会不断增加新的内容;国际战略环境部分,随国际局势和时代主题的变化,我国要应对的问题会有非常大的不同;军事高技术和信息化战争部分,由于与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科学结合紧密,调整更新的速度会非常快。由此,军事理论虽属通识教育基础课,但与“中国传统文化”、“自然科学概论”等内容较为固定的通识课相比,有比较明显的“时效性”。
三、军事理论课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关键点及要注意的问题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颖的教学模式,其形成、发展都有特殊的教育环境和技术背景。军事理论作为一门普通高校通识课也有其内在课程特点和外在教学限定条件。应特别注意避免为翻转而翻转,为实现所谓“教改”而应用新技术,不见特殊、只求共通与标准化。
(一)军事理论课无明确需要学生掌握的技能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兴起和运用,始于中学数学、化学等具体科目的教学。这些科目的学习,一般流程是“观察具体现象―了解基本原理―应用原理解决问题”。由于需要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原理或技能非常明确,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可非常清晰的指向某一环节,通过视频或相关程序反复演示某一原理、展示某种现象,直接辅助学生理解原理和掌握技能。反观普通高校的军事理论课,国家《教学大纲》中对其教学目标,并无掌握某项技能的要求(仅指军事理论教学,不含军训、军事技能训练部分),只是要求通过教学,增强学生的“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加强组织纪律性,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前文已论述过的军事理论课人文类通识基础课的定位,也能侧面说明这一问题。因此,军事理论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直接照搬中小学应用经验肯定是不合适的,必须进行调整。
(二)并不明晰的学科界限和信息技术的应用将对教师提出更高要求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运用初衷,是通过一定的课前预习,剔除较为简单、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点,腾出更多的课堂时间,供老师解决学生难于理解、重复犯错的疑难问题。在线、多平台、多层面的学习交流,也可增进学生间的共同研究与互助,形成学习小组或研究团队,营造良好学习氛围。较之中学某一科目,军事理论教学涉及的内容要庞杂的多。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后,教师的工作由讲授变为引导,由管理课堂变为学习促进。明晰的学科界限和知识结构在工作转换后给教师带来的压力有可控性,军事理论通识课的定位、庞杂的知识结构和并不明确的学科归属,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特别是学生开展研究型学习后,会对教师的课堂掌控能力、知识量、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三)翻转方式必须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和教学需求进行调整
翻转课堂因其新颖的视频教学模式受到了广泛关注,实现课堂的翻转确实需要制作视频,但后续协作式学习环境的构建、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已被诸多学校证明也是成功应用翻转课堂的关键因素。如果僵化的认为,课堂翻转就是将教师的授课转成录像以便学生重复播放,建设翻转课堂流程就是对照教学大纲知识点逐个拍摄视频,就背离了这一教学模式的使用初衷。仅以教学视频制作而论,有的知识点适合做浓缩概要式的讲解,有的知识点需要深入挖掘精讲,制作视频时是选取成型素材进行拼接、还是教师真人演示,均要因时因事而异,无法统一标准,限定时长与具体模式。
参考文献:
[1] 钟晓流,宋述强,焦丽珍.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设计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3(01):60.
[2][3][5][10]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04):46-51.
[4] 张跃国,张渝江.透视“翻转课堂”[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3):3-5.
[6] 王红,赵蔚,孙立会,刘红霞.翻转课堂教学模型的设计――基于国内外典型案例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3(08):5-7.
[7] 张金磊.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关键因素探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3(10):59,61,62.
[8] 杨刚,杨文正,陈立.十大“翻转课堂”精彩案例[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2(03):11-13.
[9] 马�T.“翻转课堂”翻转的是什么[J].上海教育,2013(36):75.
[11] 邹景平.教育的“破坏式创新”上场了[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2(03):15.
[12][13]李会春.中国高校通识课程设置现状研究[J].复旦教育论坛,2007(04):21-26.
摘 要:军事理论课是高职院校国防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围绕军事理论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优化及慕课背景下军事理论课程建设等方面作了有益的探讨。
关键词:军事理论课;教学模式;优化
我院是一所有着40年办学历史,享有“生态湘军摇篮、湘南医卫黄埔”美誉的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现有教职工900余人,各类全日制学生15000余人。根据我国《国防法》和《国防教育法》的有关精神及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的要求,我院将军事理论课列入了学生的必修课。军事理论课作为我院国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我院学生国防意识、增强国防观念、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等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笔者作为军事理论课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充分认识到,要搞好高职院校军事理论课教学工作,确保教学质量,必须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对教学模式进行优化。
一、精简和优化教学内容
高职学生与本科学生比较而言,具有基础知识相对较差、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方法欠缺,自制力和自控力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等特点。由于《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涵盖了政治、经济、军事、科技、历史等方方面面,并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系统性,如果教学过程中不分主次地面面俱到,不但很难在规定的时间内讲授完教材内容,而且学生也很难理解消化。因此,要想搞好高职院校的军事理论课教学工作,提高军事理论课教学质量,必须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精简和优化教学内容。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首先,要做到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并且要防止出现重理论轻事例,或只讲事例而无系统理论支撑的就事论事现象,使军事理论课教学内容成为集军事知识、国防观念、科技意识和思维开发于一体的科学体系。[1]其次,由于军事理论课的教学内容与各专业学生所学内容不直接挂钩,想要激发不同专业学生的听课兴趣,可以结合学生所学专业,有针对性地列举一些本专业知识在军事上的应用案例。第三,军事理论课教师要善于知识更新,与时俱进,密切关注国际形势和军事理论的发展变化,不断追踪军事发展新动向,及时调整补充教学内容,力求把学生最关心的军事热点、最新动态引入到课堂,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改进和优化教学方法
一直以来,各高职院校的军事理论课大多采用的是上合班大课的方式,使用的PPT课件也只是教师依照统编教材的章、节顺序将教材内容由黑板搬到屏幕上“填鸭式”讲授而已,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收到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形式上要有所改变,要克服“填鸭式”教学方式,多采用“启发式、疏导式、讨论式、直观式”等授课方式,并尽量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2] 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教师主讲外,还可以采用学生自学、讨论、辩论、撰写小论文等方式进行学习。另外,军事理论课教学还不应局限于课堂内,教师应该在课堂上指导学生把学习延伸到课外。以上方法可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不断地提高了军事理论课的教学质量,这是常规教学方法所无法达到的效果。
三、探索慕课教学在军事理论课中的运用
所谓MOOCs(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是指大规模的网络开放课程,是新近涌现出来的一种课程教学模式。它依托网络平台,在线提供课程教学的全过程。“慕课”是将视频课程切割成10分钟甚至更小的“微课程”,它不受时间,空间,地点的影响,方便学习者利用碎片时间进行高效学习。根据心理学的研究,人的高效专注时间长度在15分钟左右,慕课课程内容通常按照这个时长编排视频,因此,“慕课”在知识传递上比传统的面授课堂更加符合学习的规律,因而学习者的学习效率也会更高。而且,在运用“慕课”学习过程中,学生如对某个知识点有疑问,可反复观看视频学习,直到理解为止,这在面授课堂上几乎是不可能的。
慕课的发展,为学生提供了新的学习模式。“慕课”教学的优势在于它不仅能清晰地展现实物图像,并且能通过闪烁、缩放、移动、翻折、旋转等手段把静态的知识转化为动态的知识,在培养学生形象思维的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抽象思维。因此,高职院校的军事理论课教学也应与时俱进,积极探索将慕课运用于军事理论课教学中。
首先,通过慕课视频教学可以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众所周知,军事理论课教学内容涉及军事、政治、经济、外交、科技等多个领域,在讲解某一个知识点时,传统的授课方式中因为条件的制约,学生不可能身临其境,教师只能在课堂上借助于教材上的文字及图片资料进行理论讲解,学生们会觉得枯燥无味,而且难以理解,时间一长就会对军事理论这门课程失去兴趣。慕课的出现很大程度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因为“慕课”可以将文字、声音、图片、动画、视频、图像等不同形式的各种信息进行编辑组合,为学生展示学习所需的特定场景,使学生们能够对所学习的内容进行直观的三维的理解,也使得课堂信息交流模式从教师讲学生听的单维模式拓展到了多维模式,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知识的欲望。其次,利用慕课视频教学可以提高学习效果。
军事理论课专业性、技术性相对较强,很多学生无法在有限的课时内对所学知识进行理解消化,尤其是女生,在军事知识的理解能力上相对男生逊色一些。而我院由于护理系学生多,全院女生占了学生总人数的80%。假如教师在讲授某一个较抽象的知识点时,由于学生之间理解能力的差别,一部分同学已经听懂掌握了,但还有另外一部分同学还不太理解,老师如果再反复的讲解,会造成已听懂那部分同学的厌烦。这时就可利用慕课视频可重复播放的特点,让没听懂的那部分学生课后进行自主学习。从而使得所有学生都能提高学习效果,实现教学目标。第三,慕课视频教学能帮助学生加强对世界政治军事格局的理解。比如某国为了遏制我国发展,提出了“第一岛链”的概念。在讲解相关知识点时,只靠教师的课堂讲授,想让同学们理解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此时老师可以通过慕课的教学视频教学,播放一些带有三维动画或者实体影像资料的教学视频,加深学生对本知识点的理解。第四,慕课能更好的使学生对军事理论课进行预习。慕课有着大量的学习资源,学生们可以通过慕课对老师所安排的课程内容进行预习,达到“先学后教”的目的,通过预习后,学生在上课的时候就容易理解老师所讲授的内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军事理论课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的“双边”活动,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缺一不可。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实施者,要克服单一式、说教式、灌输式等“单边”传统教学模式,进一步研究探索适应高职学生知识结构和身心特点的开放式、探索式、漫谈式、诱导式等师生互动、双向交流的新型教学方法,以不断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充分调动广大高职学生的积极性,真正让高职学生的学习思路紧跟教师的教学思路,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达到教与学的有机结合,从而实现军事理论课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徐敏.关于高职院校军事理论课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考[J].职教论坛,2009.6
[2] 赵树森.浅议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方法的改革[J].世纪桥 2012.19
摘 要 当前,国家在大学生应征入伍方面已经出台了很多优惠政策,但大学生的入伍积极性并未明显提高;军事理论教育应该发挥其在应征入伍宣传中的系统专业、直接相关、受众面广等方面的优势,加大宣传力度;在军事理论教育中进行大学生应征入伍宣传的方式方法有创新课堂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重视网络建设与网络交流、设计多种实践活动等。
关键词 军事理论教育 大学生应征入伍 宣传
随着我国国防朝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提高部队士兵素质,在大学生中进行征兵已经是一种趋势。发挥军事理论教育的专业优势,加强大学生应征入伍宣传,能大幅度提高大学生应征入伍的积极性。
1 大学生应征入伍现状
2011年10月29日,全国人大第十一届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修改后的《兵役法》,规定大学生由“缓征”变为“应征”,同年国防部征兵办出台《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高等学校在校生学费补偿国家助学贷款代偿及退役复学后学费资助暂行办法》,对大学生征兵入伍给予大力的经济支持。同时,各地方政府出台了很多的配套措施,在退伍的安置金、社保金、升学、落户、就业等方面给予大量的优惠。
应该说,国家的政策扶持力度是空前的,但在实际中并没有产生非常好的吸引效果,大学生应征人伍的人数并没有大幅度提升,除掉一些高职高专类院校和少部分理工科的二本高校外,大部分大学的征兵报名情况不容乐观,甚至有些高校每年都无法完成基本的征兵任务,大学生没有参军入伍的热情。
无论是从军队现代化改革来说,还是从提高中国国防实力来说,加强大学生应征入伍的宣传,大幅度提升大学生参军的积极性,都是非常的必要,而且也非常的迫切。这需要各高校特别是高校的武装部加大工作力度,调动学校的一切资源来加强此项工作。利用军事理论课教学的专业优势,大力宣传大学生征兵入伍,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举措。
2 军事理论教育在大学生应征入伍宣传中的优势
高校每年到了征兵季节,均会采用很多的宣传手段,如出宣传板报、悬挂宣传标语、出专题网页等等,这些手段直接针对大学生应征入伍宣传,有一定的效果,但也具有时间短、受众不广等局限性,而在军事理论教育中宣传大学生应征入伍有很多不可替代的优势。
2.1 系统专业
军事理论课课程包括中国国防、军事思想、战略环境、军事高技术和信息化战争五大部分。中国国防有中国的国防法规、国防建设、中国武装力量、国防动员等内容;军事思想有中国古代和近现代军事思想、建国以来历代领导人的军事思想等内容;战略环境有国际战略格局、我国周边安全环境等内容;军事高技术有侦察与监视技术、隐身与伪装技术、信息战技术、精确制导技术、军事航天技术、指挥信息系统、新概念武器等内容;信息化战争有信息化战争的发展趋势、国防建设等内容。这些内容非常系统地讲述了我国国防面临的形势、信息战条件下我国部队的建设等,能让学生较专业地掌握军队知识,深度了解部队,激发学生的参军兴趣。与征兵季节的普通宣传展板只讲征兵政策、征兵要求相比,军事理论教育更系统而专业。
2.2 直接相关
军事理论课程里面有国防法规、国防建设、国防动员等一些内容,直接就是对我国国防征兵政策的宣传。如国防法规体系主要讲授《国防法》、《兵役法》和《征兵工作条例》,这几部法律是对大学生征兵入伍的法律保障与政策支持,同时也界定了公民的国防义务与权利,所有的公民也包括大学生,有服兵役的义务,同时也有享受相关规定的权利。通过这些内容的讲解,大学生可以在课堂上深入了解我们国家的征兵入伍政策,了解大学生参军优惠政策如入伍前的“优先征集”政策、服役期间的有关就学政策、入伍后培养使用问题、服役期间优抚安置和有关工资补助问题。这些政策在平常的征兵季节的宣传中也会涉及,但并不会像课堂上一样有充裕的时间来向学生讲解。
2.3 受众面广
军事理论教育主要包括军训与军事理论课,一般的高校军事理论课开课均为大一新生入学后的第五周至第十六周,总计24个课时,加上军训计12课时,总计完成36个课时。从时间上来说基本上在大一的第一个学期,全体新生都接受了本课程的学习。而传统的征兵宣传形式和手段,仅限于摆摊设点,时间很短。从涵盖面来说,全体大学生均接受了军事理论教育,内容将会影响他们整个大学期间甚至他们的一生,他们均会对本课程介绍的国防知识、尖端武器等等记忆犹新。摆摊式的征兵吸引的大学生都是流动的,数量将会大大减少。从宣传要求上来说,军事理论课程要求必修,有2个学分的规定,对学生有学习的压力。而征兵宣传时是大家走过路过的时候瞧上一眼,有兴趣多看会儿,没兴趣就走了。总之,两者的受众面自是无法相提并论。 3 在军事理论教育中进行大学生应征入伍宣传的方式方法
在军事理论教育中进行大学生应征入伍宣传优势众多,但要让其作用全面发挥出来,产生实际的效果,需要我们在方式方法上进行创新。
3.1 创新课堂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
军事理论课如果把课堂气氛调动起来,是非常受学生欢迎的,而要达到气氛活跃的效果,我们认为应在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上进行创新。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尽可以在军事理论课堂上使用,PPT、视频、电影、名师的讲课等等,丰富多样。放一部军旅题材的电影,特别是演员是青春偶像派时,能极大调动90后的大学生对部队的兴趣。图像视频资料形象直观,把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各种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抽象的问题形象化了;在教学方法上要丰富多样,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全程参与课程的教学,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主体作用得到发挥,教学效果必然会不同。我们要克服老师满堂灌式、说教式的传统教学方法,采用适应学生知识结构和兴趣特点的如开放式、探究式、漫谈式、诱导式等适合师生互动,双向交流较多的教学方法。先进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科学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参与,参军入伍这样的话题就能深入学生心中,最终学生会心甘情愿加入部队,保卫祖国。
3.2 重视网络建设与网络交流
现在的大学生均是95后,完全是在网络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一代,对于网络的使用非常熟练,日常生活中也是手机不离身,因此网络的建设与网络交流在大学的教学中已经是一项必备手段了。利用网络进行大学生应征入伍宣传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学校武装部和军事理论教研室应牵头抓总,从人力、物力、财力方面进行统筹安排。武装部应安排专人负责学校军事理论相关网站建设、维护以及社交媒体的管理,同时也可通过招募学生志愿者充实力量。将相关建设资金纳入部门财政预算,专款专用,并配备电脑、办公室等必要的设施,以利于工作的开展;二是网络平台建设方面应该多元化。武装部应建立部门的专门网站,设立国防教育、国防时事、最新研究、应征入伍等栏目,将国家的相关政策第一时间予以发布。同时应建立武装部的官方微信、微博、贴吧、QQ群等,充分发挥社交媒体的快捷、便利的有点,发布政策,设置话题让学生参与讨论,引导学生。三是网络传播的内容应积极向上,交流方式有亲和力。网络发布和交流讨论的内容应以振奋人心的话题多一点,如在宣传大学生应征入伍方面,应该将国家的优惠政策逐年改善的情况仔细分析,让学生吃下定心丸。在社交媒体与学生交流时,军事理论课教师和相关工作人员应该注意富有亲和力,让学生从情感上接受。同时,交流话题应注意严谨专业,不犯常识性错误。
3.3 设计多种实践活动
设计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到做一名军人的光荣与快乐,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活动可从如下方面下功夫:一是组织好学生军训。学生军训是大学生的第一课,同时也是大学生了解部队的重要一环,高校应选择素质较高的部队官兵担任军训教官,增加军事训练的专业度,同时丰富军训内容,适时将实弹演习等项目开展起来,增强学生对做一名持枪军人的向往。二是加强与部队的交流。可以邀请部队专家来学校开展讲座,现身说法,宣传相关政策更有说服力。同时,有条件的学校也可组织部分学生深入军营,让学生亲身感受部队生活,增强军营的吸引力。也可以组织大学生开展“军营一日”活动,从中感受军人的纪律观念和意志品质,树立军人梦。三是组织红色旅游。学校可以创造一些条件,利用假期组织学生参观革命圣地、瞻仰革命烈士陵园,了解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和光荣战斗历程。通过这种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更加坚定保卫祖国的决心,增强投身部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四是组织多种国防竞赛活动。通过组织国防知识竞赛、国防论文竞赛、国防时事形势报告、军体项目比赛等活动,做到趣味性、知识性和宣传性三者合一,让大学生在活动的轻松氛围里全面深入了解国防,了解部队,增加对军队的向往。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修正).国务院印发,1998.
[2] 廖廷阳.浅谈军事理论课在高校征兵宣传中发挥的作用[J].梧州学院学报,2013(12).
[3] 刘素贞.大学生入伍的发展趋势及其德育价值探析[J].实践研究,2013(8).
浏览量:5
下载量:0
时间:
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特色教学内容之安排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是以能源电力类专业为主体的高职院校,由于围绕电力行业企业对高技能人才需求,紧跟电力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确立“植根行业、对接企业、锁定职业、服务就业”的专业建设思路,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依托行业的优势和实训基地的支持,培养的学生具备过硬的动手能力和优良的职业素质,因此该学院培养的电力类专业毕业生绝大部分顺利到电力行业就业,实现了专业行业对接。根据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以及电力行业需要,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加大课程建设力度,大力推行以职业能力为主线、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作为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整体课程体系中有机组成部分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亦应体现职业能力主线、工作过程导向。本文拟以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思政课教学为例,结合电力行业,探讨作为高职思政课特色教学体系核心的特色教学内容的安排设置,以提升思政课的教学效果,更好地为专业、职业、学生可持续发展服务。
(一)概而精原则
高职思政课的内容安排,应体现概而精的原则,即应使高职学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当代中国最新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以及社会主义道德法制规范。该原则涉及当前国家对思政工作的总体把握,涉及对高职教育特点的把握、对高职思政课总体目标和课程体系的整体把握、对高职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把握,等等。该原则可以很好地解决教育目标与课程设置不配套、课程目标与学制短、人才培养要求与生源状况之间的矛盾。
(二)职业化原则
高职思政课的内容安排,要体现职业化原则,即在思政课教育教学中渗透职业教育,充分体现职业性和实用性的特点,这应是高职思政课教学最大的特色所在。思政课教学应把课程理论、政策与学生政治素养、专业发展、能力培养结合起来,如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重点讲解职业大环境,包括对专业行业产业政策、就业、创业形势、职业发展趋势、职业发展软实力等问题进行诠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重点讲解职业道德,等等。教师应熟悉专业对大学生职业素养的要求,从而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的职业素养进行培育,如诚信、敬业、创新、艰苦奋斗等,以提高大学生的职业素质,提高其职业竞争力。
(三)与行业、岗位对接原则
高职思政课的内容安排,还应体现与行业、岗位对接原则,即坚持就业导向,根据不同专业的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要求,将思政课教学与专业对接的行业、岗位结合,尽可能多地接触产业、行业、企业、职业,逐步做到专业与行业企业的“无缝对接”、学生与岗位的“无缝对接”。就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而言,应紧密结合电力行业、岗位的实际情况和特性要求。电力行业、岗位人才应具备较强的适应性、较高的综合素质、较广的知识面以及一定的创造才能。同时电力人才应具备包括基本技术知识、电力知识以及有关社会科学知识在内的知识结构,应具备包括业务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文化素质在内的素质结构。所以,思政课教学内容应紧紧围绕电力行业、岗位对电力人才素质的要求展开。
(一)职业环境相关内容
职业活动是人生实践的基本活动,就业要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大环境中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包括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这就是职业环境。基于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实用性、实践性特点,职业环境方面应注重强化以下内容的教育:
1.市场经济理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选择的目标模式,能使社会主义的优势和市场经济的优势都得到发挥,既能遵循市场经济的要求、规则、规律,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又能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思政课教学中应加重有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教学分量,尤其是与学生生活、工作密切相关的市场经济知识,包括市场经济规律,鼓励、支持、引导个体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建立健全知识、技术、管理、信息等参与分配的制度,等等。
就电力类专业而言,应在这部分适当增加电力行业有关内容,使学生把握电力行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作用,以及该行业产业政策、其自身的发展及趋势等,能用市场经济规律等知识诠释电力行业进行的厂网分离、电网主副分离等重大改革。以居民生活用电价格改革为例。资源产品价格充分地反映资源的稀缺程度、供求关系和环境成本,是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资源价格改革的方向是要逐步建立由市场供求决定的价格机制。近年来,电价市场化改革步伐大大加快,科学合理和公开透明的政府定价制度初步建立。因此,在思政课中增加以上内容,能使学生对自己所处的职业环境有所认识。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特色教学内容之安排论文
2.法治理论。
通过法律和法治实现正义、维护秩序、保障自由,已经成为全人类的共识。1999年,我国宪法修正案明确写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011年,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思政课教学中应加重有关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教学分量,尤其是与学生生活、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包括电力法、经济法、劳动法、税法、合同法、婚姻法、民法、刑法等法律。经济法为国家对市场经济进行适度干预和宏观调控提供法律手段和制度框架,防止市场经济的自发性和盲目性所导致的弊端。国家制定电力法,目的是对电力行业实施监督管理和产业促进;对学生进行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及其配套规章制度办法教育;对学生进行签订就业协议、劳动合同、参加社会保险等劳动法教育等,使学生树立依法办事、遵章守纪法制意识,突出高职生守法习惯养成的准职业人特性。
(二)职业理想信念相关内容
职业理想是人们在职业上依据社会客观要求和个人主观条件,借想象而确立的奋斗目标。职业理想是人们对职业活动和职业成就的超前反映,与人的价值观、职业期待、职业目标密切相关,与世界观、人生观密切相关。职业理想具有差异性、发展性和时代性。职业信念,则是指个体认为可以确信并愿意作为自身行动指南的认识或看法。职业认识常变,而职业信念一旦形成则很难改变。在思政课教学中,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融入职业理想信念中,既发挥其理论指导作用,又使学生觉得现实,并非高不可攀;使学生正确认识将要从事的职业以及职业与专业的关系,引导学生树立成才的理想信念。高职生只有具有明确的职业理想信念,才能合理安排好自己的高职生活,并能勇于克服在生活中碰到的种种挫折。结合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来分析,该学院电力类主体专业学生应以人民电业为职业理想信念,同时保有敬业、勤业、立业的职业精神。
(三)职业道德相关内容
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高度重视职业道德教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规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因此,职业道德教育是高职院校的一项重要教育内容。强化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是体现高职教育特色、提高高职院校办学质量的重要举措。高职院校在思政课教学中应加强并突出职业道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包括基本职业道德教育和行业职业道德教育。但是,目前包括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在内的大多数高职院校的职业道德教育局限于基本职业道德规范教育,而对学生所学专业相对应的行业职业道德规范很少涉及。
所以,高职思政课教学应在巩固一般的基本的职业道德教育的基础上,加强行业职业道德教育,强化职业道德教育的行业特征,构建行业职业道德的全方位培养体系,进而为开展具有行业特色的职业道德教育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和实践依据。具体教学中,基本职业道德教育应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让学生理解基本职业道德的内涵以及在职业活动中的具体要求;应以敬业意识、诚信意识为培养重点。行业职业道德教育则应结合学生所学专业对应的行业进行。具体到电力类专业的行业职业道德教育,就是将其对应的电力行业的《电力职业道德规范》融入教学内容,并力争邀请电力行业的专家或能手进行讲解教育。
(四)职业品质相关内容
高职生应当具备的能力素质包括基本能力素质和专业能力素质,而基本能力素质是职业技能的基础。基本能力素质包括语言表达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竞争合作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等。在培养基本能力素质的基础上,应提升高职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专业发展能力,使其最终成为高素质人才。基本能力素质主要通过各门基础课程的学习和实践来培养,思政课应结合课程内容和学生实际,注重基本能力素质的培养和锻炼。
以开拓创新能力为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本身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产物,是创新的产物。我们可以把马、恩、列、斯的方法运用到中国来,在中国创造出一些新东西。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中,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塑造与时俱进的创新品质。结合电力行业,推进电力行业企业全过程参与职业教育,有效发挥电力行业在建立健全行业人才需求预测机制、行业人才规格标准等方面的指导作用。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毛泽东新闻思想是毛泽东关于新闻与新闻工作的理论概括,是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指导中国革命的新闻实践的产物,是中国近代史上先进报刊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毛泽东在长期的革命活动中,始终把新闻工作作为指导革命运动的重要手段。毛泽东新闻思想主要是他个人新闻实践的理论概括,也包括中国共产党对新闻工作的领导经验以及广大新闻工作者的集体智慧。毛泽东是中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奠基人。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毛泽东新闻理论的基本内涵探讨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要:毛泽东新闻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內容丰富,意蕴深远,涵盖了新闻本体理论、新闻工作实践理论和新闻工作者的修养理论。三部分彼此关联,相辅相成,共同构成毛泽东新闻理论的基本理论框架。
关键词:毛泽东新闻理论新闻工作实践新闻工作者
毛泽东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开创者,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的重要代表和奠基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对新闻的本质、功能,对新闻工作的路线、原则、方针,对新闻工作者应具有的修养等都做过大量的论述。这些论述构成了范围涉及新闻、新闻工作和新闻工作者等方面,内容丰富且意蕴深远的毛泽东新闻理论,认真探讨和梳理这些理论,有助于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做好新闻工作。以下就从新闻本体、新闻工作实践和新闻工作者应具有的修养三个方面,来叙述毛泽东的新闻理论。
明确指出新闻的意识形态属性,是新闻的重要本质属性。毛泽东根据人的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的原理,认为新闻属于意识形态范围,是一种上层建筑,是一定经济基础通过特定物质手段的反映。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同时也支配着精神生产资料,基于这种分析,毛泽东曾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的新闻工作,要始终围绕经济工作这个中心,要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服务,要为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服务。
新闻报刊是一切工作的武器。突出新闻宣传的政治导向是古今中外政党报刊的共同特点。强调报刊的政治性是毛泽东一以贯之的办报思想,也体现了毛泽东对新闻功能的独特认识。早在1925年毛泽东就在《〈政治周报〉发刊词》中开宗明义地指出,办报是为了使中华民族得到解放,为了实现人民的统治,为了使人民得到经济的幸福。这种办报为革命的思想包含了对新闻报刊所具有的独特功能的认识。在随后的革命实践中,毛泽东的这种认识变得清晰和具体了。1931年,毛泽东在《普遍地举办〈时事简报)》一文中提出《时事简报》是“发动群众的一个有力的武器”①,这是毛泽东第一次对新闻报刊的功能明确阐释,即新闻报刊是一切工作的武器。
关于新闻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首先,在革命时期,新闻宣传是第一个重大工作,是壮大革命力量削弱反革命力量的需要。1929年2月,毛泽东在《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中指出:“红军的宣传工作是红军第一个重大工作。若忽视了这个工作,就是放弃了红军的主要任务,实际上就等于帮助统治阶级削弱红军的势力。”②
其次,在建设时期,新闻媒体要宣传生产工作和经济财政管理工作中成功的经验和错误的教训,要为经济建设服务。1949年3月,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充分估计到中国政治形势的变化,明确了夺取全国政权后党领导下的各种媒体工作重心转移的方向。他说:“通讯社报纸广播电台的工作,都是围绕着生产建设这一个中心工作并为这个中心工作服务的。”③1950年4月,中央人民政府新闻总署根据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的讲话精神,作出了《关于改进报纸工作的决定》,决定的第一条便是:“适应全国逐步转入以生产建设为中心任务的情况,全国报纸应当用首要的篇幅来报道人民生产劳动的状况,宣传生产工作和经济财政管理工作中成功的经验和错误的教训,讨论解决这些工作中所遇到的各项困难的办法。报纸的新闻、通讯、评论、信箱、专门性的或一般性的副刊,都应当尽可能地服从于这个任务。”④
新闻工作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新闻必须具有真实性,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力之所在。坚持新闻报道的真实性,是无产阶级宣传工作的优良传统,也是毛泽东的一贯观点。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毛泽东就曾指出:“我们反攻敌人的方法,并不是多辩论,只是忠实地报道我们革命的事实。”⑤他深信如实报道,就是对谣言的有力反击。1945年,在党的七大上,毛泽东再次强调“不要吹、要实报实销”。后来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讲真话,归根到底,于人民事业有利;讲假话,一害人民,二害自己,总是吃亏。
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新闻工作还要做到因时而异、因人而异。新闻工作要讲求实效,时效性同样是新闻的生命,讲究时宜,是新闻工作的重要要求。在解放战争时期,内战全面爆发以后,毛泽东就指示新闻工作者,“描写美蒋怎么厉害、怎么凶,这在七月以前是必要的,七月以后则不但不必要,而且有副作用了”⑥。此外,新闻宣传工作还要做到因人而异。毛泽东认为,新闻宣传要吸引人,夺人眼球。在新闻材料的撰写上,要做到软与硬的统一,即在原则问题上“要尖锐、泼辣、鲜明”,毫不吞吞吐吐,但是又“不能太硬,太硬了人家不爱听”;要做到远与近的统一,即宣传群众,就要从群众的生活实际出发,由近及远,只有这样才能引发士兵和群众看报的兴趣;要做到特殊和一般的统一,即要注意报道英雄行为和英雄事迹,通过这些报道对普通群众产生极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要做到正与反的统一,即报纸宣传既要歌颂成绩,赞美英雄,也要揭露缺点,批评错误,控诉罪状,压倒邪气。
新闻工作要走群众路线。首先,要依靠广大群众建设新闻事业。毛泽东指出,新闻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要动员全党来办,依靠群众来办。毛泽东根据群众路线的精神,提出:“我们的报纸要靠大家来办,靠全体人民群众来办,靠全党来办,而不能只靠少数人关起门来办。”⑦坚持新闻工作的群众路线,首要的就是动员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关心和参加报纸工作,切实加强党对报纸的领导,在党内走群众路线,依靠全党办报。同时,办报要面向群众,“我们的代表大会应该号召全党提起警觉,注意每一个工作环节上的每一个同志,不要让他脱离群众。教育每一个同志热爱人民群众,细心地倾听群众的呼声;每到一地,就和那里的群众打成一片,不是高踞于群众之上,而是深入于群众之中”。⑧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反映人民群众的意愿,集中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去发展我们的各项事业。
其次,新闻报道在内容上、形式上以及新闻工作的方式上要贴近群众。在新闻报道的内容上,新闻报道应该满足群众了解国家政策的需求。1948年4月,毛泽东在《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中说:“我们的政策,不光要使领导者知道、干部知道,还要使广大的群众知道。”“报纸的作用和力量,就在于它能使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工作任务和工作方法,最迅速最广泛地同群众见面。”⑨不仅如此,新闻报道还要充分表达人民群众的愿望、要求,全面反映人民群众的生活,当好人民群众的耳鼻喉舌。
在新闻报道的形式上,要注意报道的形式要活泼多样,个性鲜明,在语言上要通俗大众。毛泽东始终身体力行,倡导生动活泼新鲜有力的文风。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讲话时提出:“我们的要求则是政治和艺术的统一,内容和形式的统一,革命的政治内容和尽可能完美的艺术形式的统一。缺乏艺术性的艺术品,无论政治上怎样进步,也是没有力量的。因此,我们既反对政治观点错误的艺术品,也反对只有正确的政治观点而没有艺术力量的所谓‘标语口号式’的倾向。”⑩他还要求报刊要办得尖锐、泼辣、鲜明。他在《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中说:“我们必须坚持真理,而真理必须旗帜鲜明。我们共产党人从来认为隐瞒自己观点是可耻的。我们党所办的报纸,我们党所进行的一切宣传工作,都应当是生动的、鲜明的、尖锐的,好不吞吞吐吐。这是我们革命无产阶级应有的战斗风格。”
在新闻工作的方式上,要重视群众来信来访,把满足群众要求和引导群众统一起来。毛泽东强调,办好报纸,不仅是办报人的事,也是看的人的事。看的人提出意见,表示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这是很重要的。只有发挥“读者来信是报刊晴雨表”的作用,报刊才能成为沟通群众和党的“桥梁”,从实际上满足群众的需求。但是,这样做并不是一味迎合群众,而是在满足群众需求的同时更要注意引导群众,要辩证处理好“服务群众”和“引导群众”的关系。1944年3月,毛泽东在谈到报纸是指导工作、教育群众的武器时,就形象地提到,看报比吃饭更重要。这种“没有报纸就办不好事”的提法,已经把报纸看成是指导工作、教育群众的重要工具。
再次,新闻工作要坚持党性,要政治家办报。新闻的党性原则是毛泽东新闻思想的重要原则。他要求党的新闻媒体要在政治上与党保持一致,无条件地宣传党的主张。在《延安〈解放日报〉发刊词》中毛泽东指出:“中国共产党的使命就是本报的使命。”?輥?輰?訛这种使命的一致性决定了媒体工作对党的工作的服从性。为了使新闻工作能够更好地坚持党性原则,毛泽东还提出政治家办报的主张。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指出新闻舆论宣传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他说,写文章尤其是社论,一定要从政治上总揽全局,紧密结合政治形势,这叫做政治家办报。1959年6月,毛泽东在对时任人民日报主编的吴冷西谈话时,强调了“搞新闻工作,要政治家办报”的思想的重要性。他说,办好报纸的根本问题是报社人员的思想革命化问题。为此,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刻苦改造世界观,要向社会学习,向群众学习,要有“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他特别告诫新闻工作者要常常到工厂和农村去,呼吸那里的新鲜空气,和工人农民打成一片,反映他们的生龙活虎般的生活。他还指出,只有了解实际和群众的需要,同他们心心相印,呼吸与共,才能写出好东西。
毛泽东历来重视新闻宣传队伍的建设,对新闻工作者的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论述加强新闻工作者修养的必要性时,毛泽东指出,新闻事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一支思想过硬、素质优良的新闻者工作队伍。党报和电台的每条消息、每个标题,都是从新闻工作者的笔下写出来的。没有新闻工作者对党的事业的绝对忠诚、对人民的利益的极度尊重、对工作的非常认真,则不可能有完全的党性。要做到这一点,社会主义的新闻工作者要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事物,分析问题;新闻工作者是人民的公仆,要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要到群众中去,到火热的斗争中去,经受锻炼,取得实际的工作经验;要谦虚,不骄不躁,先当学生,后当先生;要有广博的知识,要学点哲学和政治经济学,学点历史和法学,学点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学点文学和逻辑;要有丰富的新闻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懂得宣传艺术,能熟练地使用新闻武器,宣传党的政策,打击敌人,教育群众;新闻工作者应是政治家、社会活动家,要有政治家的眼光,高瞻远瞩,多谋善断。
以上三部分内容相辅相成,彼此关联。首先,对新闻本体的认识和把握决定了对新闻工作实践和新闻工作者自身素质的考虑和要求;其次,在新闻工作的实践理论和新闻工作者的修养理论之间,新闻工作实践的原则、路线、方针的贯彻,离不开新闻工作者较高的政治理论素养和工作素质,而提高新闻工作者自身的修养则为落实新闻工作实践应遵循的原则、路线、方针提供了必要的人员条件。这三方面内容相互关联,密不可分,共同构成了毛泽东新闻理论的基本框架。
今天,我们学习、继承和发扬毛泽东的新闻思想、新闻理论,对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事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让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更好地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①《毛泽东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09页,353页。
②⑨《毛泽东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96页,149页。
③⑦《毛泽东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第1428页,1319页。
④《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中册)》,北京:新华出版社,1980年版,第75页。
⑤⑥《毛泽东新闻工作选》,北京:新华出版社,1983年版,第3页,142页。
⑧⑩《毛泽东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95页,869页。
《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第154页。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建设工程项目一般具有施工期限较长、资金规模较大、会计核算较为复杂的特点。建设工程项目的财务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甚至是企业的生存发展。然而,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施工企业建筑工程项目的财务管理中存在众多问题,严重阻碍了企业整体效益的提高。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简析基本建设项目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要:基本建设项目财务管理是指依据国家有关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建设项目的概(预)算文件,对建设项目所需资金进行合理筹集、正确使用、科学控制的一系列活动。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和工程质量及经济效益密切相关,对社会、行业、单位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基本建设项目在财务管理方面却存在着一些问题,造成国家财政投资损失浪费,对于单位的长期发展是很不利的。本文首先分析了基本建设项目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出了解决的策略,希望能为相关管理人员的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基本建设;财务管理;问题;对策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加大了对基础设施投资力度,无论是对城市建设、还是水利基础设施的投资都呈逐年递增趋势。基本建设资金来源主要是中央及地方财政性资金、自筹资金、银行贷款、外资及其他资金。基本建设项目施工期限长、涉及层面广、资金规模大、会计核算复杂,它对工程建设的规范管理、工程施工、成本控制、质量问题等等都有着很大的影响。本文从基本建设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基本建设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措施,希望能对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工作提供必要的参考。
(一)制度不够健全,日常财务管理混乱
一些单位对于基本建设项目没有建立财务管理制度、内部控制制度、财务报销制度等,可能出现岗位设置、人员配备不合理现象,工程结算及日常财务报销不规范等等现象。在财务人员配置上,出现无证上岗、会计人员身兼数职现象。在工程结算上,存在无合同付款情况,没有经过任何批准程序,擅自拨付工程物资现象;在支出程序上,在施工单位没有提出付款申请,监理单位和工程建设部门也没有审核的情况下就进行付款的现象。在日常费用报销方面,存在原始凭证不规范,没有相关人员签字现象,凭白条、假发票入账,或者报销无具体品名、规格、数量及单价的费用,销售凭证后未附收据或进账单,付款凭证后无附件或只有支票存根等现象也经常发生;在三公经费支出方面,没有按照国家及单位规定,超范围、超标准支出,存在没有提供完善报销资料就进行报销的现象。一些单位因为缺乏监督和制约,公物私存,私物公存,甚至借用他人账户转移收入、套取现金,私设小金库。一部分建设单位,对于材料、设备等物资并不办理相关的入库手续,也没有对其进行检查核算,因此就不能有效控制计划采购或定额用量、质量以及价格,对于财产安全与完整产生不利的影响。
(二)乱摊费用,超概算支出
主要表现在没有按照《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中关于待摊投资的内容和标准控制待摊投资支出,通常会将一些不应该出现在基建中的费用非法强行的列在支出中,比如有些基建单位将非法的收费、摊派等计入待摊投资支出,滥发奖金和实物,没有按照标准和范围列支费用,同时,由于无论是按照按初步设计概算批准的控制数,还是按照《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的控制数,现行的标准是2002年的标准,制定当时就偏低,物价上涨的因素一直没有考虑,十多年来CPI基本上都维持在3%左右,而概算定额一直没有变化,诸多原因,造成超概算现象比较普遍。
(三)竣工财务决算不规范,审批程序不全
竣工财务决算是综合反映水利基本建设项目建设成果和财务情况的总结性文件,是确认投资支出、资产价值和结余资金、办理资产移交和投资核销最终依据。一些建设单位没有按照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编制规程进行决算的编制,主要表现在:一是竣工财务决算的组成内容缺失,许多建设单位在编制竣工财务决算时没有平面示意图及主体工程照片,不能直观的反映工程面貌;二是财务决算说明书内容不全面,主要是审计、稽查、财务检查等发现问题及整改落实情况没有在说明中反映,不能全面的的反映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情况;三是在存在超概算、动用预备费等情况时,没有按照规定程序向上级部门进行报告和审批。
(四)竣工决算前准备工作不充分
在编制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前,建设单位要认真做好各项清理工作。清理工作主要包括基本建设项目档案资料的归集整理、账务处理、财产物资的盘点核实及债权债务的清偿,做到账账、账证、账实、账表相符。部分单位往往忽略了这方面的工作,认为只要完工结算就可以进行竣工财务决算工作了,特别是对往来款项没有清理、项目档案没有归集、结余资金不予考虑,这样就为财务决算的编制带来困难,这样不经清理的财务决算报表势必不能准确反映项目建设的实际情况以及资产移交的真实价值。
(一)加强制度、职业道德建设
基本建设单位应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及单位实际情况制定本单位财务管理制度、会计核算制度、项目建设管理等相关制度,从项目建设的前期、建设、款项支付、决算、审计验收,一直到资产移交,进行全过程制度控制,使财务管理工作在项目建设各个阶段有制度可依。并且,如果能够从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并加强提升会计人员的道德素质,那么对于加强企业管理以及增加企业的效益都会有很大的帮助。加强会计人员“八大行为准则”的学习,充分发挥会计人员在单位经济建设中的作用。
(二)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
为了保证各项财务管理制度能够顺利的实施,那么就要不断健全有效的会计监督控制体系,内部监控体系的建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使财务审批制度和岗位分离制度不断地进行完善,明确岗位责任制,杜绝由于个人问题对整个监控体系产生不良的影响。其次,对企业的内部人员进行严格管理,通过建立会计师事务所评价内部控制体系的途径达到更好地管理。另外,建立基本建设单位筹资、投资内部会计控制审批制度,严格按照具体的规定进行执行相关的制度,从而大大减少投资和相关筹资造成的资金浪费现象,并且要对财务人员给予足够的重视,从而提高财务水平,并充分发挥作用。
(三)实行建设项目竣工全面审查制度,强化审计监督
要加强国家审计部门的力量,通过审计监督具有的较高层次的法律依据和监督特有的权限,严格科学地审计的程序,及其一定的法律法制权威和威慑力,对各专业监督部门的监督结果实行再监督,确保所有的项目在竣工后都能进行全面的审查和监督,使国家审计机关高层次的审计监督作用能够完全发挥出来,对一些内部审计监督代替国家审计监督的行为进行严格有效的控制。
(四)竣工结算期的财务管理与监督
1.处理好竣工项目中的财产物资以及债权债务。在基本建设项目建设完成后,要对其后续工作进行完善,处理好各项财产物资、材料设备等债权债务。对于各项资产一定要认真核对,应该依据国家的相关法律作以处理,坚决杜绝只图一己私利而作出擅自挪用财产物资的行为。如果对财产物资处理后仍有结余,必须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建设项目的成本进行合理的控制。
2.基建收入的合理监管。基本建设项目完全竣工后,要进过严格的验收才能批准进行使用。基本建设项目的收入包括以下几类,分别是基本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工程建设副产品变价净收入、负荷试车和试运行收入等。通过基建收入的结果才能对基本建设项目的具体盈利以及偿物偿还情况作出判定,所以,要对基建收入进行有效的管理。按照国家法律法规按时对税款进行缴纳,税后的收入将由建设单位作出安排,具体的使用也一定要以国家的相关的财政法规为基础作出合理的安排。
总而言之,财务管理在基本建设项目管理中有着很大的作用和价值,和工程建设最终是否能够顺利完工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财务管理工作应结合工程建设的特点对其不断强化,对于存在的问题进行不断分析和研究,使财务管理发挥出其最大的价值,从而提升建设工程的实际效益。
[1]张淑红,姜文华.管窥建设工程项目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J].山东纺织经济,2006(06).
[2] 肖力.初探工程建设中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措施[J].财经界,2015(12).
相关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历经百年发展,管理学仍然面临着诸多困境和挑战,人们对学科内一些元问题的认识仍然充满争议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管理学理论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内部控制与内审监督是事业单位管理工作中最为关键的组成部分,考虑到我国事业单位目前所存在的内控及内审监督制度的特殊性和复杂性,许多事业单位都存在相关建设节奏滞后、思想认识不足等问题,它们影响了事业单位的信息管理质量。所以本文为了强化事业单位的内控与内审监督制度建设,指出了目前我国事业单位所存在问题,同时也给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内控制度;内审监督;事业单位;建设;问题;对策
我国目前正处于平稳的市场经济转型过渡期,政治相对稳定,所以在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与内审监督工作方面应该结合实际国情,充分明确事业单位组织的特殊属性,多多借鉴外部经验,丰富和完善自我,尽快做到对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的合理完善。
一、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与内审监督现存的问题分析
(一)内控制度健全性不足
我国目前属于市场经济发展转型期,所以政府职能也在随着经济转型而发生转变,公共财政框架逐渐建立,这些也被视为是事业单位内控标准体系的最初形态。如此的现状也就说明了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标准方面还不存在严格的机制规范性与专门针对性,还未能为事业单位建立基于单位特点的相应内控准则。这就导致了事业单位在财政预算支出管理改革上无法适应目前日益复杂的社会环境,导致事业单位在内部管理方面出现无章可循的混乱状态,亟待改善。
(二)内控意识薄弱
在思想方面,现在多数事业单位管理层都存在过度重视政绩与事业发展,却忽略了对单位内部的管理机制建设,这种做法就是缺乏对内控机制建设最基本认识的思想表现,根本无视了内控机制建设的重要性。从本质上讲,这是因为事业单位领导层认为单位的主要职责就是公共事业管理,而不是生产,因为没有成本核算环节,所以就不需要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但是这种思想是严重错误的。这说明事业单位管理层领导还将对内控制度的认识局限于财务管理和审计上,实际上内控制度建设就是对事业单位控制监督职能的强化。因此这样的思想偏差也造成了事业单位对相关业务控制的脱节,无法充分发挥单位内部的各环节控制监督作用。
(三)事业单位信息系统建设的缺失
内控制度建设与内审监督的缺乏也造成了事业单位信息系统建设的缺失与滞后。没有良好的信息系统对于现代事业单位发展而言是相当严重的问题。由于内控制度建设的不利而导致信息系统滞后直接影响了事业单位上下级以及部门之间的交流,进而不能及时解决问题,更不能把握时机发出重要决策。例如某事业单位就因为其信息系统建设的落后,信息交流相对滞后造成了某些部门违反规定私自篡改专项资金用途的恶劣行为,更严重的是这一行为在实施3个月后才被单位发现,造成了单位各方面的严重损失。所以说,由于内控制度建设不利而带来的事业单位信息系统问题不但影响了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转进程,也增加了管理及决策的错误率,让国家资产不断流失,无法被正常控制。
(四)内审监督管理体系完备性差
首先,国内许多事业单位都存在内审监督机构设置不合理的现象。虽然在表面上事业单位已经形成了较为全面的内审监督机制,但是从本质来看许多单位还是处于“自我监督”的状态。而且许多事业单位管理层还存在“事业单位不需要安排内审监督”的偏见。其次,事业单位内审监督机制缺乏独立性,而且实际监督工作流于表面形式。国内事业单位目前所实行的一般多为“双重领导”内审监督体制,所以在这种体制下,内审监督机构通常都是在事业单位的多部门领导下运行,实际缺乏相对独立性地位,尤其是在内审监督过程中过度考虑高层领导的利益,无法贯彻执行相关内审业务。最后所导致的内审监督结果就是难以达成共识,权威性不足[1]。
二、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与内审监督发展的对策建议
针对上述讨论,发现了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在内控制度建设与内审监督方面建设的缺陷,所以为了确保事业单位的长期稳定发展,对社会产生正面效应,就必须马上完善事业单位的内部建设,为内控制度建设与内审监督发展提出有效的相关对策。
(一)完善内控制度
对我国事业单位的内控制度建设而言,目前的当务之急就是建立完善一套完整的内部控制建设制度,并同时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根据我国国情,目前的事业单位内控机制可以借鉴国际公共部门的内控准则以及国内社会上企业的成功经验,并依据国际惯例中内部控制的五要素原则(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适应性、成本效益)与相关主管机构合理构建概念逻辑框架,实现事业单位所有的内部控制评价标准。另外,事业单位的内控制度建设也应该配套相关法律法规措施,以适应绝大部分事业单位的共通性,实现有章可循和严谨的内控责任追究制度,进而强化法律对事业单位各个部门内控监督的严谨性。
(二)强化内控意识
内控制度与内审监督建设的强化要从事业单位人员个体做起,首先要营造单位内部的内控良好氛围,例如领导应该负起责任,做到表率作用,强化管理层内控意识,让内控制度建设真正受到重视,做到内控制度建设的全面落实。在制定内控制度相关规定时,本文建议事业单位在明确负责人经济责任制的同时,将责任风险与管理层政绩与内控制度与内审监督建设挂钩,强化管理层的履责意识,让事业单位所有工作人员都能发挥各自的效能,做到全员团结主动维护改善单位的内控环境,从而达到主动建设内控制度与内审监督的目的。
(三)建立于基于内控制度建设与内审监督的内部报告制度
所谓内部报告制度就是以正式书面形式向事业单位决策层来反映单位目前的各个项目状况。以财务部门来说,资金的利用情况、资金的运营管理状况都是内部报告制度需要负责的部分。内部报告制度能够促进事业单位的领导层作出与单位本身战略目标协调一致的关键决策,它也为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工作提供了最重要的信息基础,而且在建立该制度之后,事业单位的信息交流效果明显有所改善[2]。
(四)建设以确保内审监督质量为主的审计制度
内审监督制约机制的加强也是事业单位改善内控制度建设质量的重要环节,开展内审监督不但能有效控制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执行情况,也能有效协调事业单位高级管理层履行其应该担当的职责,真正达到对事业单位内部各个层面的监督目的。首先,要确保内审监督机构的独立性。事业单位人员首先要做到自我监督,比如为事业单位设立具有内部审计监督功能的预算委员会,内部监督机构不受审计单位的控制,从而真正实施全面审计,如实反映事业单位的内控制度建设状况。其次,要做到对内审监督制度的技术创新。如今,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内部审计技术与方法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这也为内部审计带来了不大不小的挑战。所以事业单位也应该与时俱进,从传统的经验内审监督限制中走出来,向现代化信息技术内审监督的方向发展转变,注重审计技术的革新,顺应事业单位的现代化发展潮流[3]。
三、总结
从本文可以看出,我国事业单位在内控制度与内审监督建设方面还是存在许多不完善之处的,比如对组织框架构建的不合理、控制约束力与意识的薄弱、信息沟通的不通畅等等。所以我国事业单位一定要在基于提升社会公信力的同时,从外部借鉴经验到内部自我调整来健全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机制,并结合事业单位自身的行业特殊属性与实际国情,做到对内部控制与内审监督建设的相对完善,保证事业单位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态势。
参考文献:
[1]杨帆.财政透明度视角下的政府部门内部控制建设研究[J].商业会计,2014(13):56-58.
[2]张学华.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内部控制建设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5(26):39-39.
[3]唐宇.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研究[J].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2,23-31.
摘要:内部控制与内审监督是事业单位管理工作中最为关键的组成部分,考虑到我国事业单位目前所存在的内控及内审监督制度的特殊性和复杂性,许多事业单位都存在相关建设节奏滞后、思想认识不足等问题,它们影响了事业单位的信息管理质量。所以本文为了强化事业单位的内控与内审监督制度建设,指出了目前我国事业单位所存在问题,同时也给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内控制度;内审监督;事业单位;建设;问题;对策
我国目前正处于平稳的市场经济转型过渡期,政治相对稳定,所以在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与内审监督工作方面应该结合实际国情,充分明确事业单位组织的特殊属性,多多借鉴外部经验,丰富和完善自我,尽快做到对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的合理完善。
一、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与内审监督现存的问题分析
(一)内控制度健全性不足
我国目前属于市场经济发展转型期,所以政府职能也在随着经济转型而发生转变,公共财政框架逐渐建立,这些也被视为是事业单位内控标准体系的最初形态。如此的现状也就说明了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标准方面还不存在严格的机制规范性与专门针对性,还未能为事业单位建立基于单位特点的相应内控准则。这就导致了事业单位在财政预算支出管理改革上无法适应目前日益复杂的社会环境,导致事业单位在内部管理方面出现无章可循的混乱状态,亟待改善。
(二)内控意识薄弱
在思想方面,现在多数事业单位管理层都存在过度重视政绩与事业发展,却忽略了对单位内部的管理机制建设,这种做法就是缺乏对内控机制建设最基本认识的思想表现,根本无视了内控机制建设的重要性。从本质上讲,这是因为事业单位领导层认为单位的主要职责就是公共事业管理,而不是生产,因为没有成本核算环节,所以就不需要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但是这种思想是严重错误的。这说明事业单位管理层领导还将对内控制度的认识局限于财务管理和审计上,实际上内控制度建设就是对事业单位控制监督职能的强化。因此这样的思想偏差也造成了事业单位对相关业务控制的脱节,无法充分发挥单位内部的各环节控制监督作用。
(三)事业单位信息系统建设的缺失
内控制度建设与内审监督的缺乏也造成了事业单位信息系统建设的缺失与滞后。没有良好的信息系统对于现代事业单位发展而言是相当严重的问题。由于内控制度建设的不利而导致信息系统滞后直接影响了事业单位上下级以及部门之间的交流,进而不能及时解决问题,更不能把握时机发出重要决策。例如某事业单位就因为其信息系统建设的落后,信息交流相对滞后造成了某些部门违反规定私自篡改专项资金用途的恶劣行为,更严重的是这一行为在实施3个月后才被单位发现,造成了单位各方面的严重损失。所以说,由于内控制度建设不利而带来的事业单位信息系统问题不但影响了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转进程,也增加了管理及决策的错误率,让国家资产不断流失,无法被正常控制。
(四)内审监督管理体系完备性差
首先,国内许多事业单位都存在内审监督机构设置不合理的现象。虽然在表面上事业单位已经形成了较为全面的内审监督机制,但是从本质来看许多单位还是处于“自我监督”的状态。而且许多事业单位管理层还存在“事业单位不需要安排内审监督”的偏见。其次,事业单位内审监督机制缺乏独立性,而且实际监督工作流于表面形式。国内事业单位目前所实行的一般多为“双重领导”内审监督体制,所以在这种体制下,内审监督机构通常都是在事业单位的多部门领导下运行,实际缺乏相对独立性地位,尤其是在内审监督过程中过度考虑高层领导的利益,无法贯彻执行相关内审业务。最后所导致的内审监督结果就是难以达成共识,权威性不足[1]。
二、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与内审监督发展的对策建议
针对上述讨论,发现了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在内控制度建设与内审监督方面建设的缺陷,所以为了确保事业单位的长期稳定发展,对社会产生正面效应,就必须马上完善事业单位的内部建设,为内控制度建设与内审监督发展提出有效的相关对策。
(一)完善内控制度
对我国事业单位的内控制度建设而言,目前的当务之急就是建立完善一套完整的内部控制建设制度,并同时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根据我国国情,目前的事业单位内控机制可以借鉴国际公共部门的内控准则以及国内社会上企业的成功经验,并依据国际惯例中内部控制的五要素原则(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适应性、成本效益)与相关主管机构合理构建概念逻辑框架,实现事业单位所有的内部控制评价标准。另外,事业单位的内控制度建设也应该配套相关法律法规措施,以适应绝大部分事业单位的共通性,实现有章可循和严谨的内控责任追究制度,进而强化法律对事业单位各个部门内控监督的严谨性。
(二)强化内控意识
内控制度与内审监督建设的强化要从事业单位人员个体做起,首先要营造单位内部的内控良好氛围,例如领导应该负起责任,做到表率作用,强化管理层内控意识,让内控制度建设真正受到重视,做到内控制度建设的全面落实。在制定内控制度相关规定时,本文建议事业单位在明确负责人经济责任制的同时,将责任风险与管理层政绩与内控制度与内审监督建设挂钩,强化管理层的履责意识,让事业单位所有工作人员都能发挥各自的效能,做到全员团结主动维护改善单位的内控环境,从而达到主动建设内控制度与内审监督的目的。
(三)建立于基于内控制度建设与内审监督的内部报告制度
所谓内部报告制度就是以正式书面形式向事业单位决策层来反映单位目前的各个项目状况。以财务部门来说,资金的利用情况、资金的运营管理状况都是内部报告制度需要负责的部分。内部报告制度能够促进事业单位的领导层作出与单位本身战略目标协调一致的关键决策,它也为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工作提供了最重要的信息基础,而且在建立该制度之后,事业单位的信息交流效果明显有所改善[2]。
(四)建设以确保内审监督质量为主的审计制度
内审监督制约机制的加强也是事业单位改善内控制度建设质量的重要环节,开展内审监督不但能有效控制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执行情况,也能有效协调事业单位高级管理层履行其应该担当的职责,真正达到对事业单位内部各个层面的监督目的。首先,要确保内审监督机构的独立性。事业单位人员首先要做到自我监督,比如为事业单位设立具有内部审计监督功能的预算委员会,内部监督机构不受审计单位的控制,从而真正实施全面审计,如实反映事业单位的内控制度建设状况。其次,要做到对内审监督制度的技术创新。如今,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内部审计技术与方法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这也为内部审计带来了不大不小的挑战。所以事业单位也应该与时俱进,从传统的经验内审监督限制中走出来,向现代化信息技术内审监督的方向发展转变,注重审计技术的革新,顺应事业单位的现代化发展潮流[3]。
三、总结
从本文可以看出,我国事业单位在内控制度与内审监督建设方面还是存在许多不完善之处的,比如对组织框架构建的不合理、控制约束力与意识的薄弱、信息沟通的不通畅等等。所以我国事业单位一定要在基于提升社会公信力的同时,从外部借鉴经验到内部自我调整来健全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机制,并结合事业单位自身的行业特殊属性与实际国情,做到对内部控制与内审监督建设的相对完善,保证事业单位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态势。
参考文献:
[1]杨帆.财政透明度视角下的政府部门内部控制建设研究[J].商业会计,2014(13):56-58.
[2]张学华.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内部控制建设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5(26):39-39.
[3]唐宇.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研究[J].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2,23-31.
浏览量:6
下载量:0
时间:
管理学的发展因学科内关于管理学基本性质的争鸣得到了促进,但这些不同的观点也恰恰反映了管理学的发展仍处于前科学 阶段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管理学理论论文,供大家参考。
事业单位在日常工作中,需要国家政策项目规划、制定出可行性的方案来完成预定的目标。为了避免经济活动中出现的风险,就要不断加强内部控制,提高方案的执行力。一般情况下,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完成,一方面是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属于单位日常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需要与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审计部门等加强沟通、协调,进而推动事业单位的持续发展;另一方面是将内部控制的机制运用到事业单位的日常管理中,这样不仅能够提高事业单位职工的责任意识,调动职工在工作中的积极性,而且在运行的过程中,还能提高单位规避风险的能力,增强单位财务管理的科学性、合理性。
一、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一)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含义
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其本质含义是指事业单位要确保国家的各项法律规范及其内部管理标准能够有效的执行,促进财务统计数据账目的可靠性,加强对事业单位管理中国有资产和集体财产的安全性、完整性的保护,提升事业单位的长久发展,推动事业单位日常各项事务的正常、有序地运转。从而在单位内部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措施与流程方法,其中牵涉到事业单位对其日常业务发展环境的控制,对于可能存在的业务风险性进行评测预估,对于事业单位在进行重大事项决策时所应当采取的监督措施,对于各项内外部控制影响因素及其在自我检查等方方面面,都是事业单位在进行日常管理以及对于财务的控制过程所实行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内容。制定和完善一套具有较强针对性的内部控制制度其必须要具备完整的、合理的规范内容以及切实可行的实施策略等,并对其进行全面的贯彻实施,必将成为对事业单位在新时期下的改革创新提供可靠、坚实的保证。
(二)当前形势下加强内控制度的迫切性
由于历史原因,长期以来我国的事业单位大多都是实行财政预算报账制度,其资金主要来自于财政部门以及与之相对应的支出,一般不涉及成本核算和相关税金的缴纳,因而会计核算也就相对更加简单一些,也正由于此,存在一些事业单位对内部控制的制度建设重视性不够,出现未制定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或是虽制定了相应的制度,但在日常工作却未得到很好的执行。在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立的过程中,首先要加强的财务监管,不论监管者是谁或监管的方式是什么,都必须从监管的源头出发,即从事业单位的内部来着手,逐步建立并不断完善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
二、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推进,近年来,在强化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管理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日常的实际工作当中,我国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影响和阻碍了我国事业单位的改革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缺乏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
目前,我国事业单位的在财务管理上仍存在不少漏洞,需要进一步完善,特别是还有相当一部分的事业单位未能建立起一套完善科学的财务管理执行机制,从而致使相应的财经法律法规以及单位本身制定的内部各项规章制度无法顺利有效的执行下去,未能将事业单位当中的内部牵制、稽查核实与相关的监督管理等规范得到有效的实施。事业单位当中的财务人员工作岗位及其部门的人员设置不尽科学、合理,甚至有一些事业单位至今仍未制定出相应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对于财务内容的使用以及管理未能够形成明确的规范标准并赋予制度性的保障。事业单位当中的账目记录与资金支出未能够实行岗位的分离或是虽对岗位实行了分离措施,但却并未能起到实质性的制约作用。
(二)内部控制体系不完善
从财务制度方面的转变也可以看到内部控制体系中存在的缺陷,即由于事业单位对财务制度的执行程度不足,对于具体的核算未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控,从而导致只是看到了结果,而并没有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往往使得一些资金账目当中受到一定的损失或者得不到有效的价值利用。还有一些事业单位中存在着不合理的预算体系与审核制度,而且往往是形式大于内容,对于信息真实性、有效性的核实还需要进一步的增强。
(三)财务人员的专业能力不足
在一些事业单位中,存在着财务人员能力不足的问题,由于对业务的不熟悉或者对于财务软件的应用以及核算方法的了解不深,在实际运用中极易出现错误,从而给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麻烦,使得单位的内部控制无法得到有效的实施,影响了事业单位财务体系的建设和单位职能的发挥。
三、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措施
(一)完善内部财务管控制度
依据制度经济学的有关理论内容,在事业单位实行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通常包含了内控制度的相关要求,其具体实施过程当中所应当采取的具体机制性内容以及相应的非正式标准与规范要求等。事业单位通过整体性的实施机制能够得到有效的保障,其内部控制的标准与规范能够顺利的开展实施流程,并且在内部控制制度当中的非正式规则与标准内容也在一定的条件下对其正式的规则与标准产生着影响,其影响的结果包含了有利方面的影响,同时也有不利方面的影响。2015年第11期下旬刊(总第607期)时代Times依据图1当中的流程内容我们能够清晰看到,在事业单位的内控制度当中其正式的规则与标准同非正式规则与标准两者合力产生的结果即为控制结果,因而从这一视角来出发思考,若要实现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更深层次的提升并完善其内部结构,就应当要处理好这三者之间的合理关系,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最大化的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和效果。事业单位要对于各个财务人员进行权力职责的明确划分,从而实现对其权力的有效限制,在具体的实施过程当中可以使财务审批的负责人,与财务经办人员及保管人员之间形成相互制约的关系,如对于事业单位当中的重大资产处理问题、单位的资金调配或是进行大型的资金项目投资以及业务的决策等要履行必要的手续;对于需要进行清查的企业财产实行清晰的界限划分,对清查的范围、流程以及期限等内容要做出具体的要求。在上述各项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并有效的实施之后,还要加强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促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得到不断的发展与完善。
(二)建立财务内控组织体系
系统论现已得到了认可,并且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中,其功效得到了很好发挥。以风险在线监控为导向的财务内控管理,应该建立财务内控组织体系,一方面是从内控评价网络建设方面实施具体情况,另一方面是明确岗位职责,把整体的管理化整为零,表面上看是各司其职,实质上是通过财务内控管理将所有的部门一一串联起来,使其通过监督这条主线达到了整个机体功能的最大发挥。总之,明确职责、权责分明、规范标准等措施是建立财务内控管理的组织体系的有力保证。
(三)提升财务人员的专业能力水平
积极的思想意识能够对现实行动起到指导的作用。因此,要提高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效果,就要加强财务人员对内部控制方面的专业能力。首先,要组织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定期学习内部控制方面金融inanceNO.11,2015(CumulativetyNO.607)的法律、法规,增强其内部控制的意识。同时,良好的内部控制意识能够对财务控制起到积极的效应。其次,要提高财务人员的思想意识和业务能力,从而提高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财务人员在工作之余,要加强对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从而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并在此基础上,还要不断优化工作结构,提高服务质量,实现内部控制管理的高效运行。
四、结束语
本文主要对我国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展开了相关的研究,首先阐述了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含义及其在当前形势下加强内控制度的迫切性,进而针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所存在的问题,诸如缺乏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内部控制体系不完善、财务人员的专业能力不足等问题进行深入地研究,结合本次研究最终提出了三条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措施,分别是完善内部财务管控制度、建立会计内控组织体系、提升财务人员的专业能力水平等。最终,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使事业单位在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方面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摘要:在当前构建效率型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的背景下,国税部门建立完善的绩效管理制度是当务之急。所以,完善国税部门绩效管理体制,可以有效提高国税干部的工作效率,树立国税部门良好社会形象。因此,本文针对平衡计分卡在国税部门绩效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平衡计分卡;国税部门;绩效管理;应用
一、引言
国税部门作为国家的经济管理和执行法部门,需要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适应政府管理改革的趋势。尤其是当下,大部分的地方政府及部门都开始对政府绩效评估进行了积极的探索,陆陆续续引入各种类型的考核和评估做法[1]。首先是从目标管理到目标考核责任制,再就是从专项检查到各项目绩效评估,促使绩效管理对于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改进政府工作作风等。因此,如何有效激励基层国税部门和一线国税员工,务实敬业、脚踏实地、充分发挥税收职能作用,全身心投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当中成为了首要目标完成任务。
二、平衡计分卡的特点
平衡计分卡是一种可以将企业的战略转化为可供操作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战略控制框架,从而实现企业的绩效管理和战略管理的有机结合。另外,平衡计分卡也是主要从客户、财务、内部业务流程和学习成长的四个方面来设计绩效评价指标。尤其是在财务方面,平衡计分卡能够计量已经实施的经营方案的经济后果,为财务剂量提供最终的信息。另外一方面,平衡计分卡绩效管理系统不仅仅是为组织提供一份全新的绩效管理系统框架,还是为组织在战略管理上与绩效考核之间相互建立系统的联系提供了思路。其主要方法是通过相应的绩效指标来设计与分解,将绩效考核与激励组织战略结合在一起。其次,平衡计分卡管理系统主要是通过财务方面的指标来对组织目标完成程度进行管理和以目标实现过程中的因果关系为基础非财务指标对组织目标完成过程进行管理,从而达到平衡计分卡绩效管理的效果。
三、平衡计分卡在国税部门绩效管理中的应用
1.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改进工作作风
中国共产党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就已经提出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全力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将依法治国的战略提升到新的高度。尤其是国税机关作为调控经济发展的政府重要部门,要贯彻落实好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的精神,将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各项具体工作层层落实下去。当然,要想达到以上的要求,就必须通过有效的管理手段,创新行政管理模式,以建设服务型、效率型的税务机关[2]。首先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水平和税务行政效能、税法执法质量等进行有效的改革。另外,实施绩效考核,并且要客观评价工作质效,将有效的改进工作作风,强化国税干部的责任意识和毒无意识,促进税收的治理能力,保证各项税收改革工作有利推进,各项工作目标顺利实现。
2.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优化管理配置
税务系统一直属于垂直管理模式,尤其是国税系统,完全是按照总局的五级组织管理模式所构建起来的。其中,总局税收现代管理的目标提出,将分别针对不同层级的国税部门提出新的工作要求和工作目标,然而由于组织的结构特点方面广线又长,再加上管理的水平不统一,所展现出来的执行力度不够很容易导致管理效能的逐渐弱化。因此,将绩效考核作为风向标和指挥棒,可以有利于引导不同层级的国税人员完成工作目标。其次,通过规范工作流程和细化岗位职责等手段,可以进一步优化管理配置,利用绩效管理对税收的执行程序以及纳税服务手段等过程进行有效的监控。最后,还可以从执法的结果、服务的水平、征管效率等结果性的进行考核,这样有利于提高国税部门工作的科学性化和专业化以及规范化水平。尤其是在构建现代税收管理体系过程中可以有效提高质效,打造素质优良充满活力干部队伍中树立形象,为实现国税工作现代化、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3.提高行政效能,加强激励约束
在市县两级国税部门实施绩效管理,就要引导国税人员聚焦阶段性工作目标以及长员发展远景,这样有利于建立起有序地竞争激烈机制。因此,要积极引导各级国税人员提升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及创造性,以提升工作的效能,来促进工作的顺利开张。所以,我们通过绩效考核的结果运用,来实现与单位评先和个人评优以及干部体制等非领导职务职数调配相关联,最好做到考而有用、真考真用,充分的发挥绩效管理对国税工作的推动作用[3]。这样可以让先进的单位有表彰、有奖励,以及优秀的干部有舞台以及发展空间,建立完备规范地税法体系、成熟定型的税制体系、优质便捷的服务体系,为实施平衡计分卡绩效管理提供明确的指导方向[4]。最后,通过绩效评价与反馈,可以帮助考核对象查找问题、分析原因、并给出具体的改正措施,有利于促进提高干部职工的思想素质和增强业务技能,提高税务的执行力,提高国税的行政效能。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探讨了平衡计分卡在国税部门绩效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平衡计分卡要从客户、财务、内部业务流程和学习成长的四个方面来设计绩效评价指标,促使绩效管理对于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改进政府工作作风。在国税部门绩效管理中应用平衡计分卡能够有效提高国税干部的工作效率,树立国税部门良好社会形象。因此,国税部门作为国家的经济管理和执行法部门,要不断完善国税部门绩效管理体制,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改进工作作风和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优化管理配置以及提高行政效能,加强激励约束,更加向服务型政府靠近。
参考文献:
[1]方振邦.构建基于平衡记分卡的政府绩效管理体系[J].理论学刊,2014,15(13):2345-2346.
[2]彭国甫,盛明科,刘期达.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地方政府绩效评估[J].湖南社会科学,2014,18(46):269-271.
[3]宋绍文,戴良铁.基于战略地图的KPI指标构建[J].中国商贸,2014,15(13):439-440.
[4]姜勇.“平衡记分卡应用中的阻力及其对策”[J].四川会计,2015,16(13):3456-3458.
浏览量:4
下载量:0
时间:
百年管理学发展基本上是按照从以物为本到以人为本的路径,反映了人类根据社会环境的变化,在 控制和自由之间寻求平衡的过程,这是一个持续创新的发展过程。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管理学人性化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人作为管理当中最重要的资源往往决定着组织的成败,管理人一般通过管理制度来约束和配置组织资源,那到底管理制度和人性之间是如何相互作用的,本文从人性问题角度出发探究了人性与管理制度之间的联系。
关键词:管理制度人性探析
人是管理的主体,也是管理的客体,管理成败的核心就是人,人性问题贯穿于管理活动的始终。作为当代管理人,要想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选择恰当的管理方法,就不得不弄明白管理制度和人性之间的关系。
一、管理制度的内涵
管理制度,就是依照既定的程序和规章进行管理,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用制度来管理人。管理制度的制定,意味着管理活动的范围与内容都由制度作出界定,管理者的权限范围及行使方式都要有制度依据,任何组织成员的言行都须合乎制度要求。管理制度应用于管理工作中也就是制度化管理。作为科层制的必然产物,它相对于传统的、主要依靠习惯和经验进行管理的方式而言,摒弃了随意性和主观性,标志着管理从经验走向了科学。
二、“人性假设”理论的内涵
“人性假设”理论是管理学中的一个重大的基本理论问题。所谓“人性假设”是指管理者对于人性的基本看法。1957年美国学者麦格雷戈在《企业中人的方面》一文中,首次提出人性假设概念,并得到了管理学界的广泛关注。西方管理心理学者认为,存在四种人性假设:“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复杂人”。纵观管理学的人性假设理论,都是从分析人的行为和需要入手,概括出处于一定时期生活在特定环境中人的心理行为模式,以此作为管理理论的出发点,指导管理活动,并在管理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完善。
1.“经济人”。
“经济人”也称“实利人”。这个理论是泰罗在1911年出版的《科学管理原理》一书中首次提出的。这种假设的基本观点是: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经济利益,工作的目的是为了获得经济报酬,因而人在组织中是被动地受组织操纵、激发和控制的。在“经济人”假设之下,管理者把人视为生产工具,管理方式强调对人的控制,管理手段简单。泰勒曾经把这种管理称之为一次心理上的革命。1957年,美国心理学家麦格雷戈用“X理论”归纳了“经济人”这一理论假设。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的需求层次也越来越多样化。人们发现,情感需要的满足比物质刺激更能激发员工的劳动积极性和热情,“社会人”假设便应运而生。
2.“社会人”。
“社会人”也称“社交人”,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梅奥根据他在霍桑工厂试验的科研成果而提出的。“社会人”假设的基本观点是:人不只为经济利益而生存,人是社会的人,除物质条件外,影响人的劳动积极性的还有社会和心理因素,生产效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士气,而士气则取决于他们各种需的满足程度。在这些需要中,获取友谊、得到尊重等方面的社会需要尤为重要。“社会人”的观点,第一次提出了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强调了人的社会性需求,突出了人际关系对个人行为的影响,与之前“经济人”的观点相比,无疑是一大进步,这被看作是人性化管理的萌芽。
3.“自我实现人”。
“自我实现人”也称“自动人”,这一概念是由马斯洛提出的。“自我实现人”的基本观点是:人除了一般性社会需求外,还有充分运用自己能力、发挥自己潜力、实现自己理想的愿望。马斯洛将人的需求划分为五个层次,其中自我实现是人类最高层次的需要。“自我实现人”实质上是“社会人的进一步发展,麦格雷戈称之为“Y理论”。
4.“复杂人”。
“复杂人”是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摩尔斯、洛施提出的一种人性假设。“复杂人”的观点是:人不只是单纯的“经济人”,也不是完全的“社会人”,更不可能是纯粹的“自我实现人”,而应该是因时、因地、因各种情况采取适当反映的“复杂人”,他们将建立在这种人性观基础之上的管理理论称之为“超Y理论”。在此理论主导下的管理方式强调:要根据具体情况——员工的个性特征、工作环境、任务性质,采取灵活多变的管理措施,一切管理活动要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地而异。这样的管理方式最大的特点就是“变”。从人性假设的演变我们不难看出,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新的管理理论代替了旧的管理理论,开始重视人的因素,改变了其作为工具价值发挥作用的管理状况。
三、管理制度与人性假设的关系
人性假设和管理制度是共生共长的,有什么样的人性假设就有什么样的管理制度,反过来当一种管理制度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无法适应管理实践时,就会倒逼新的人性假设的诞生。在“经济人”假设的理论前提下,管理制度的实质,就是用经济手段从员工那里买来服务和顺从,建立一个权力——职责体系,并且辅之严密监控,既以利益驱动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又以惩罚手段阻止员工本性中非理性因素对组织目标实现的干扰。在工业社会,经济人假设得到了空前的追捧。但随着工业化发展,心理学家发现,有些人类行为是不能用经济人假设解释的。于是,组织中的心理契约开始调整,新的人性假设出现。在“社会人”假设的下,员工和组织的心理契约发生了变化,管理不再是死盯着任务,而是更多的关注员工的社交需要,增加员工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同时,管理制度的制定,不再把重点放在正式组织的运作上,而是着眼于对员工的关心和移情式理解。“社会人”假设较之于“经济人”假设的优点在于,将人们对物的关注转移到了对人的关注上来,这被看作是人性化管理的萌芽,但它仍然存在缺陷。社会人假设只注重克服人员之间的疏离,却存在着人员与工作的疏离。梅奥认为,工业化造成了工作的无意义,但社会人假设并未把工作变得有意义。因此,从组织和工作本身出发,心理契约还需要重新再调整,“自我实现人”假设诞生。根据“自我实现人”假设形成的心理契约,管理既不需要一门心思强调利益驱动,也不需要过多考虑人际关系和员工情感,而是要发掘工作的意义,采用各种方式使员工通过工作感到自豪,产生自尊,并实现自己的价值。自我实现人假设反映在管理制度上就是参与式管理,通过对员工的内在激励时期参与到组织目标实现中去,并且在追求这些目标的过程中做出创造性成就。很多管理者都很赞同“自我实现人”假设,但是在现实中,这种假设的应用却受到很多限制。管理者常常会看到工作中总有一些员工,没有表现出自我实现的愿望。因此,自我实现人并不完全适用于现实。针对此前人性假设理论的不足,管理学者提出了“复杂人”假设。“复杂人”假设认为人格虽然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它并不是固化不变的,是在不同的情境和动机下表现出不同的目标追求和绩效表现。也就是说,没有一种唯一正确的管理策略在所有时候对所有员工都管用。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人性假设和管理制度是相互促进,辩证统一的。人性假设是在一定的管理实践基础上产生的,管理者依据这种假设制定管理制度和规则,选择适当的管理模式和方法。当这些制度、规则、模式无法有效适应管理实践甚至对组织绩效产生阻碍时,它就会要求管理者对人性问题重新进行认识,以制定更加符合生产力发展的新的管理制度。可见,每一种管理制度里自觉或者不自觉地都遵守着一定的人性假设,以之作为自己的价值前提。所以,要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必须对人性、人的本质进行科学把握。
参考文献:
[1]周敦耀.论人性假设[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12).
[2]赵曙明.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研究新进展评析与未来展望[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1(1).
[3]葛新斌.试论人性假设问题的管理学意义[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
摘要:
所谓“平庸的企业靠领导、优秀的企业靠制度,卓越的企业靠文化”,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当前市场,企业要想发展壮大、长盛不衰,首先就要从整章建制入手,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体系,是现代企业发展进程中的必经之路。详细介绍了制度建设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并且结合当下企业管理制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能够为相关企业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创新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数量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并且以中小企业的数量居多,这些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壮大,而要想实现这一发展目标,最根本的方法就是改变原有的管理模式,实现制度化的管理方式。由于原有的管理方法带有一定的随意性,较多的依赖于最高管理者的素质,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企业的发展,使得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不具有稳定的发展优势。因此,企业要想实现发展目标,就要从内部的管理入手,建立一套系统、科学、严密、规范的内部管理制度,通过管理制度的宣贯落实,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实现管理出效益的发展目标。
1现代企业管理制度重要功能
在现代企业的发展中,管理制度的创新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不仅有助于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也有助于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继续生存下去,以实现现代化的企业发展目标。企业的管理制度具有独特性的特点,正是因为如此,才能在现代化的社会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关键性阶段,创新是发展的第一要义,没有创新,企业就不具有发展的动力,因此,要想使企业重获新生,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就要从管理制度的创新上入手,在传统管理制度的基础上进行改革。现代化的管理制度是实现企业发展的重要法宝,没有创新性的管理制度,企业就不能适应现代化的发展需要,特别是对于根基不稳定的中小企业而言,更加需要建立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而对于大型企业而言,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仍然保持相应的地位,就要在企业中进行创新性的改革,而管理制度的创新是其中最为主要的内容,只有不断从内部激发出企业的活力,才能实现企业规范化的管理,从而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2企业管理制度中存在的缺陷
将现代化的管理制度落实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而是首先要解决其在传统管理模式下遗留下的缺陷。当前,企业管理制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思想认识、创新精神和监督机制不完善等几个方面,这些问题的存在阻碍了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作用的发挥。要加强对当前企业制度的有效管理,实现现代化的创新发展,将我国的企业培养成为满足市场需要的现代化企业,必须从根本上提高企业对制度创新管理的认识,不断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下面笔者总结了当前企业制度管理中一些常见的问题,并进行详细的探讨。首先企业对制度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也就是说认识度还没有达到相应的水平,一些企业管理者更倾向于传统的经营模式,我们并不能完全摒弃传统的管理模式,因为传统模式之所以在过去得到应用必然是具有一定可取之处的,但是现代社会在发展的过程中,企业的发展环境出现了明显的转变,因此传统模式所适应的环境不同了,因此其功能也不会得到更为有效的发挥,综上所述,企业管理者必须要转变传统的管理思路、调整传统的企业管理制度才能使企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其次,企业缺少必要的创新精神,创新性的培养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使企业实现飞跃的动力,目前的企业管理制度缺少创新性的精神就造成了企业发展后劲不足,从而不利于企业文化的建立,在现代社会中,企业文化实际上就是企业发展的内在表现形式,要想使企业实现管理制度上的创新,就要在创新精神的培养方面多下功夫。第三,监督机制的不完善导致企业管理制度缺少必要的创新,在企业中,负责内部管理的部门是财务部,而在财务审核上都是由同一领导把关的,这就造成工作效率以及审查方面都不能达到理想的管理效果,企业中虽然设置了不同的部门与组织机构,但是其功能却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造成企业管理制度下的相关工作难以落实。
3企业管理创新的几点建议及解决办法
3.1管理制度的规范化
企业要取得成功其必要条件就是不断追求管理制度的规范与创新,有什么样的企业管理制度及实施效果,就有什么样的企业发展成效。成功的企业在管理制度实施方面具有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规范化的管理制度编制或创新及其实施效果较其他企业成功,而且是保持在不断的稳定创新和优化的过程之中,循环升级式地提高管理制度的实施质量,保持和增强科学、高效的企业管理制度体系的运转效能,也就是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拥有竞争优势的企业,其内部的企业管理制度也是具有较强的优势,企业间如果在同一产品,在市场领域里的竞争存在优劣之分,一定是企业间在整体企业管理制度的总体表现效果上存在差距,创新性的特征及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保证和促进企业管理制度在规范的轨道上实施,发挥其在企业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
3.2人本管理体制的创新
创新是现代企业的活力之源,任何企业发展到一定时期,都会对新的市场环境产生一些不适应,出现一些新问题。企业只有不断地创造新的管理方式和方法,不断改进管理机制,才能使企业获得管理上的支持力和内驱力,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而管理创新的核心是制度创新,因此,企业管理制度制定好了,对于企业管理的创新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是最重要的资源,而知识背后是人才,人才是第一资源,所以作为企业如何吸收人才,留住人才,如何充分挖掘他们的潜能,这是人本管理必须研究和创新的主要内容,尤其是国企想留住人才更是难上加难。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根据能力和忠诚度对企业人员进行分析,对重点人才进行了长期的职业生涯设计,不单是靠金钱留人,靠感情留人,更是靠事业留人,使员工的个人发展和企业自身的发展能够融为一体。
3.3健全企业财务制度
企业的财务制度应充分体现产权关系清晰、财会政策公平、企业自主理财并与国际惯例相一致的原则,企业要保持合理的资产负债结构,建立适合市场需要的投资决策体系和资金运营体系,增强投融资风险意识,提高净资产收益率,加强资金预算的编制、执行、考核分析以及现金流量表的运筹和控制,加快资金周转,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严格会计制度,及时编制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以真实反应企业经营状况,实行公司制的企业要健全公司内部财务会计制度,配合合格的财务会计人员。
4结论
综上所述,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实现管理制度的创新有助于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这也是现代化管理中的必然要求,制度的创新实际上就是对企业内部管理上的一项重要变革,只有在当前企业实际情况的基础之上制定出合理有效的管理制度,并不断创新,才能实现发展的目标,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刘婷婷.浅析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创新[J].中国商贸,2011,(21):86-87.
[2]祝爱民,王凯胜.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创新[J].商情,2011,(10):153.
[3]郝院真.现代金融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创新研究[J].中国经贸,2013,(12):261-262.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管理学在国外的发展已逾百年,理论体系较为完善,整体发展较为成熟,中国管理学发展仅仅几十年,发展较为缓慢,与国外管理学相比,有很大的差距,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管理学原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深入,我国的经济体制不断得以完善,有关企业等市场部门销售的新型体制逐渐形成,其中以“大数据”的发展最为突出。为了紧随时代发展的步伐,各大公司和企业要想在自己的领域内持续稳定发展,使企业管理决策工作更加顺利,就需要不断变革企业内部的管理方式,其中对大数据的应用进行优化和改革尤其重要。但是纵观国内外各大公司企业的管理状况,我们会发现研究对象主要集中于产业结构、科技创新,而缺乏对企业大数据管理体制进行研究,导致在理论与实践方面都有所欠缺。本文将从大数据的特点及其在企业管理决策中的作用入手,对企业内部大数据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并结合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
关键词:
大数据;企业管理决策;影响及分析
“大数据”一方面是指企业在对日常管理决策做出决定时使用的一种数据管理、统计方式,另一方面它是由多种形式、不同信息来源的数据组合而成,对企业管理决策的制定具有一定的实时性。
“大数据”又被称为“巨量资料”,需要经过新型的处理才会拥有较强的决策力以及洞察力,主要用来形容一个企业创造的大量非结构化和半结构化数据。它由日益普遍的网络产生,而且逐渐成为互联网信息的专门用语。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许多企业在接受了新思想潮流的洗礼之后,慢慢将大数据应用到自身的管理决策工作中,并不断摸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由于受到封建观念和外界环境的影响,有关该模式的应用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对企业管理决策方面造成一定影响。这篇文章将结合作者长期的工作经验对此方面问题展开讨论,希望能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带来帮助。
一、“大数据”的特点及其在企业管理决策影响方面的作用
(一)“大数据”的特点简介目前较为流行的大数据因其独树一帜的特点而被广泛应用到企业管理决策影响和生活中的许多领域,它主要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1.具有较强的规模性大数据的规模性使其得以广泛应用的首要特点。该特点体现了大数据的数量和存储量之庞大,能够对云计算机等高科技产品传来的大量数据进行同时处理。另外,其数据体量从TB跃升到PB级别,具有较大的级别差。2.具有高速性大数据处理信息的数据快是其区别于传统体系的另一特点。经过长期实践,大数据的作用效率被定义为“一秒效率”,它能够在短时间内对来自不同计算机的大量数据信息进行快速、准确地处理,为工作人员反馈出合理、准确的信息。3.具有多样性大数据的数据类型非常繁多,包括网络日志、图片、信息以及某些地方的地理位置等。另外,大数据的数据结构包括结构化的数据表和半结构化、非结构化等文本,能够有效实现数据之间的相互转化和应用。
(二)大数据在企业管理决策影响方面的作用随着云计算机和其他高科技的快速问世,大数据在社会各界的应用范围快速扩大,其在企业管理决策方面的应用更为明显。经过众多专业人士的长期研究发现,大数据对企业管理决策影响力极大,并且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第一,能够改变企业管理决策的主体内容和范围等。随着社会结构的不断变化,大数据在企业管理决策方面的应用使许多数据不再趋于静止不动,也不会仅局限于小范围使用,而是更加具有动态感。社会大众对大数据的大幅度使用加快了信息传递的速度,促使企业能够在短时期内获取大量准确的社会信息。另外,大数据较大的规模性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企业管理决策的陈旧内容,使原本单一、浅薄的知识体系得以补充。第二,加快了企业管理决策的运行速度,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大数据能够在短时间内同时接收多种多样的信息源,这样能够为工作人员寻找、整理数据节省很多时间和精力,管理者可以将空余时间投入到其它工作中去,实现时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企业的经济效益。除此之外,大数据的应用对企业管理决策的决定还具有其他不可忽视的作用,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其作用所在,并将其合理应用到企业管理中。
二、大数据在企业管理决策影响中的应用现状及相应的优化措施分析
目前,随着大数据在各个领域应用力度的不断扩大,许多企业已经将其视为发展自身效益的主要渠道之一。但是由于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其间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企业内部的相关工作人员对新型的大数据认识不足、应用力度不大、大数据管理体制不健全等,这些都将会对企业管理决策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下面是根据对多家企业在应用大数据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的几点改进措施:
(一)提高工作人员自身对大数据的认识,加大应用力度社会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不同的变化,在信息快速繁衍的当今社会,企业内部的相关管理者必须要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多注重科学技术的发展,认识到大数据在当今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并积极将其引入到自己的企业中。在日常工作中,要加大对工作人员的管理力度,宣传有关大数据的一些知识,确保每位管理者能够认识到大数据的作用,并正确应用。
(二)完善企业的大数据应用体系,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必须完善对大数据的管理制度。相关项目工作人员要与计算机工作人员保持密切配合、及时沟通的关系,通过建立例会制度,使两者之间的信息资源得以共享,以便于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通过建立完善的大数据管理制度,不仅有利于确保所搜集数据的安全完整,而且有利于项目管理部门加强成本控制,实现投资效益最大化。
三、小结
在信息大爆炸的当今社会,大数据在各大企业的发展中无疑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它能够对企业管理的决策力等做出正确的决定。因此,在日常工作中,相关企业要正确看待大数据,积极将其引入到自身发展中,并结合其特点制定符合企业发展的决策力,为我国整体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何军.大数据对企业管理决策影响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04.
[2]栾红旭.大数据对企业管理决策的影响分析[J].北方经贸,2014,12.
[3]徐文飞.大数据对于企业管理及决策的影响分析[J].中国商论,2015,10.
[4]李忠顺,周丽云,谢卫红等大数据对企业管理决策影响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5,14.
[摘要]
高等职业教育以“知识+能力+素质”为教育质量观。为了丰富我院素质教育的内容,更有针对性的拟定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笔者进行了一次针对大一学生的问卷调查,并且根据调查获得的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工商企业管理;新生;素质
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迅猛发展,为服务区域发展培养了大批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促进了人才结构的优化和地区布局的合理性,较好地适应了地区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高等职业教育以“知识+能力+素质”为教育质量观,加强高职学生的素质教育,全面提升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已成为高职教育的重要内容。为了丰富我院素质教育的内容,更有针对性的拟定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笔者进行了一次面向大一学生的问卷调查,从中获取了有关新生基本素质的调查数据。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于2015年10月进行,调查对象为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一年级学生。共发放问卷77份,回收有效问卷69份,有效回收率为90%。问卷包括3个部分:学生基本情况、学生自我认知、大学生活认知与规划。调查采用自填式调查问卷的形式方法,由被调查学生当场填写,调查人员当场回收。本次调查,被调查者性别比例为:男生29人,占42%;女生40人,占58%。
二、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一)学生基本情况1)课外体育锻炼情况。调查数据显示,23%的学生表示每周进行3次(含3次)以上的课外体育锻炼,64%的学生表示每周进行1~2次的课外体育锻炼,13%的学生表示不参加课外体育锻炼。从调查结果来看,参加课外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较高。2)健康状况。被调查学生中,认为身体非常健康占45%,健康状况良好占41%,健康状况一般占14%。说明大部分同学认为自己健康状况良好。3)课外阅读情况。调查结果显示,有12%的学生每天课外阅读时间占课余时间的大部分,22%的学生每天用于课外阅读时间为课余时间一半左右,52%的学生仅有小部分课余时间用于课外阅读,14%的学生表示没有课外阅读的习惯。4)自信情况。学生中,选择非常自信的占17%,较自信的占26%,一般的占33%,不太自信的占17%,非常不自信的占7%。总体看来,大部分学生表示缺乏自信,这也许和他们以往的学习经历有关,在以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关注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二)学生自我认知1)考试作弊认知情况。有45%的学生反对作弊,36%的学生认为可以理解,19%的学生表示无所谓。由此可见,理解和接受作弊行为的学生占了一半以上比例。在和表示理解的学生进行深入沟通之后,笔者发现,这些学生对作弊行为具有正确的认知,但又具有宽容性的情感。2)学习主动性调查。关于学习主动性高的最主要原因调查中,58%的学生认为是学习态度端正,18%的学生认为是学校学习风气,13%的学生认为家庭期望,12%的学生认为是就业压力,7%的学生认为是爱好兴趣。可见,大部分学生还是认为内在的动力是提高学习主动性的最主要原因。3)个人学习主动性的评价。学生中,认为自己学习主动性很高的占3%,较高的占25%,一般的占58%,不高的占14%。总的来看,学生对自身学习主动性的评价偏低,如何有效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将成为教师和学生管理者工作中的重要内容。4)影响专业选择的因素。从调查结果来看,自己兴趣和就业机会是影响学生专业选择的两个最重要因素,之后依次是父母等家人的影响、自己的学科能力。
(三)大学生活认知与规划1)学习方面的不适应情况。根据调查,学生在很多方面表现出了不适应,其中和老师交流沟通占31%,大学的教育方式占27%,学习方法占23%,课程难度占19%。只有16人表示没有不适应。可见,由于学习环境的变化,大部分学生出现了不适应情况,应该加强教师和学生的沟通,创造条件,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2)课余生活的安排。调查显示,学生课余生活安排的内容优先次序为:主动上自习或去图书馆看书、参加各种社团或学生活动、娱乐休闲、锻炼身体、其他内容。总体来看,大部分同学能够合理安排时间,充实自己的课余生活。3)对参加学生社团的看法。84%的学生表示会适当的安排时间参加社团活动,但不会占用学习时间;4%的学生非常重视社会活动,甚至占用学习时间;12%的学生表示不想参加任何学生社团。这说明,大一学生参加学生社团活动的积极性较高。4)大学生应具备的素质调查。调查显示,学生答案选择非常分散且频率比较接近,提及最多的是沟通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团队精神、语言表达能力、创新能力。说明学生们对未来的大学生活寄予了很大希望,对要具备的能力、素质有一定的认知,学生们才能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有目的地加强训练,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5)大学生活目标清晰状况。在问到学生对未来的大学生活是否有清楚的方向时,30%的学生表示有长远、明确的目标,52%的学生有短期的打算,13%的学生很模糊,5%的学生完全没有考虑过。对于后面的两类同学应该加以引导。
三、结束语
通过此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大一学生调查,可以看到学生们整体素质较好,具有明显的90后特点,个性鲜明,勇于创新,乐于实践,可培养性强;但也存在缺少课外阅读、自信心不足、缺乏考试诚信、未适应大学生活等问题。作为教育工作者,应正视学生特点,多元化、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教学工作,既重视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也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使学生成为满足社会需求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陈雪茹,刘萍.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新生素质调查问卷分析———以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为例[J].人才资源开发,2014.
[2]郑冠芳.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核心素质培养的基本策略[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管理学作为一门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特点,其教学目的是通过对管理学课程的教学,培养和训练学生的管理素质和能力,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管理学理论知识,更要重视管理学的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管理学系统原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内容摘要】本文提出了解决企业成本控制问题的方法与措施,提高企业成本控制意识;在员工的培训教育中强化成本观念。最后介绍了提高成本控制的方法和手段。其中主要手段有:以成本控制管理体系的完善加强部门之间的合作;利用信息化技术提高企业成本管理水平;加强成本控制制度的严格性。
【关键词】电力企业;成本管理;成本控制
一、研究企业投资风险管理问题的意义
以无形资产的研发和销售为主要经营项目的公司,属于创新型企业的代表。创新是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多次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而对于无形资产的发展,以及所占企业经营范围的比例,无形资产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所以对于无形资产核算的规范更加迫在眉睫。对于实践意义来说,系统地对企业无形资产会计核算进行规范化处理,是企业增加利润的必要途径,在企业竞争这片“红海”中,只有在资产核算细节处精益求精,把握好核算的程序在某些程度上也可以为效益作出很大的贡献。
二、无形资产核算的基本理论
(一)无形资产的核算方式。
无形资产核算可分为:无形资产的确认、计量和披露,这三部分的协调统一配合,共同构成了无形资产的核算。无形资产的确认需要一定的客观条件。能够可靠地计量该资产的成本,才能被确认为无形资产。无形资产的计量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无形资产的披露就企业而言,这个主要针对于上市的公司,一些像信托公司之类公司也可以选择性披露公司的某些信息。
(二)无形资产核算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
影响无形资产的核算方式选择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无形资产的寿命周期长短;二是无形资产在技术工艺方面的成本;三是给企业带来预期经济利益;四是无形资产使用方式影响着核算的形式。
三、无形资产会计核算的实证分析
(一)公司无形资产发展情况。
无形资产越来越受到更多企业的重视,因此,光磊公司无形资产占总资产比重近5年以来呈逐渐上涨扩大的趋势。经过分析得出如下结论:一是光磊公司无形资产占总资产比重逐年增大,截止到2014年底达到将近四分之一的比重;二是无形资产的比重在2012年以后增幅较大,预测随着无形资产外延和企业发展规模的扩大,该公司无形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会进一步增大。
(二)公司无形资产会计核算的现状。
1.对无形资产的确认。光磊公司对于无形资产的确认,由于自身是属于以无形资产为主要经营项目的公司,所以该公司会针对一些具体的问题对部分往来的业务划分为无形资产。光磊公司在无形资产计量方面,对于如何划分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有着明确的规定。光磊公司采取历史收益法评估利润。
2.光磊软件开发公司无形资产核算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公司对于无形资产的确认范围狭窄且依据不明确;公司对于无形资产研发阶段资本化费用化的划分不合理。对于光磊公司来说主要的无形资产都属于自创无形资产,这种做法会导致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之间的差距,也就是低估了最终无形资产的成本。
3.光磊软件开发公司无形资产核算存在问题的原因。主观原因:无形资产规模偏小,经营项目中某些无形资产的技术含量较低,不能完全适应以互联网速度发展的市场需求;在企业长期发展过程中缺乏长远的战略规划,通过操纵无形资产的资本化和费用化来控制利润。客观原因:国家政策由于鼓励企业创新,对于研发费用的资本化和费用化允许部分计入资产项目,这个政策无疑会给部分企业“钻空子”的嫌疑,使企业可以光明正大控制利润;会计准则中对于无形资产核算范围限定过于狭窄,是亟待完善的部分。
四、完善无形资产会计核算的对策
(一)拓宽光磊公司无形资产的确认范围。
光磊软件开发公司是一个主要以研发应用软件为主的中小型企业,但是有其自身的经营特色,在确认无形资产时,应该充分考虑该公司自身的经营状况,针对该公司的经营项目的具体情况拓宽无形资产的确认范围。
1.具体实施方法。一是重新盘点企业的无形资产,制定新的确认准则对于企业之前的经营项目进行新一轮的审核,并且对于公司新研发的产品采取具体的确认政策,而不是千篇一律,不考虑自身的经营状况。二是加强企业的竞争力,拓宽业务范围,从而拓宽无形资产确认范围。对于以开发无形资产经营项目为主的企业,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技术,并提高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与时俱进,从而使自己的产品更加多样化,用产品的多样性,拓宽企业对于无形资产的确认范围,来提高自己的市场竞争力。三是对于企业无形资产的确认采用排除法。
2.具体实施后成果。经过光磊公司采取以上拓宽确认范围的举措之后,在新会计准则规定的无形资产之外,又增添了该公司特有的无形资产的核算项目,该公司由原来的25项无形资产核算项目增加为31项,比经济学中涉及的29项无形资产多了3项。主要有:一是企业自主研发的软件服务品牌;二是企业自主创建的商誉;三是企业自主品牌。这3个项目等增加有助于企业规范核算的范围,便于企业市场化的接轨,从而增加企业的利润,是企业的经营和核算更加的完善,同时拓宽无形资产的确认范围也便利与企业日常的会计处理和经营。
(二)完善无形资产的计量。
在光磊公司无形资产的计量存在很大的问题,这就需要提供一个完善的措施去帮助该公司进行完善其无形资产的计量,提出如下措施:一是对于无形资产的初始计量按照企业研发的无形资产的成本进行计量。二是在自主研发的无形资产中,需要注意划分阶段性问题,是研究阶段还是开发阶段,从而针对不同的情况对该项目进行资本化或者费用化的处理。三是加强企业内部财务人员的财务素养,完善继续教育的规定,保证财务人员对于财务问题的准确把握。四是对于无形资产的核算成本要尽可能缩减,对于可以避免的耗费人力物力的资产核算我们要尽量避免。五是针对该公司经营项目的丰富和拓展,要不断加强完善无形资产的计量方式方法。六是强化对企业无形资产的评估,提倡采用收益法模型架构,主要是针对该公司无形资产收益额的确定,主要是通过分成率方法求得,计算方法如下:F=R×α1×(1-T)或P×α2×(1-T),α2=α1/α3,F是无形资产收益额;R为年销售收入;P为销售利润;α3为销售利润;α1为销售收入分成率;α2销售利润分成率;T为所得税率,其中无形资产利润分成α=∑nt=1S1/∑nt=1P1×100%,S1各年度追加利润额,P1为各年度利润总额。现值利润额难以确认的情况下可以按销售收入分成率来计算无形资产收益额。七是对于无形资产的成本要按照加权平均资本成本计算,积极贯彻履行部分成本资本化。经过一系列的改善之后,尤其是扩大无形资产的核算范围,规范无形资产的计量,采用收益法对无形资产进行评估,分成率法计算该企业的利润情况,扩大了该公司的资本总额和权益总额,是该企业的债务减少到不影响企业正常盈利的限制之内,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五、结语
企业要想稳步快速发展,就要制定出符合企业自身的经济政策和经营政策,这样才能做到量体裁衣。最符合企业发展的方式就是通过该公司无形资产在利润中的比重来计算企业的利润,以此来规范企业会计的计量方式方法。
【参考文献】
[1]陶丹丹.无形资产的不确定性及管理策略[J].学术交流,2014
[2]夏峰.论无形资产管理的重要性[J].财经纵横,2013
摘要:现阶段我国的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以财务管理为核心,是企业领导共同达成的意识,其指的是企业合理地组织、监督和控制资金流动,正确处理财务的流程,是企业管理重要的组成部分,这就决定了财务管理要使企业达到利润最大化,权益最大化。而管理水平的高低也就直接体现了企业理财运筹的能力,本文主要探讨企业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关键词:财务管理;企业管理;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全球化、市场国际化的日益加深,我国现代企业的不断发展,企业管理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功能和地位也受到了强烈的变化,既影响了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又影响了现代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的竞争和发展,根据现代企业的要求,构建企业价值最大化是目前最大的目标,并且要逐步渗透到生产过程的财务机制中去,这是现在财务管理工作者主要面临的问题。企业为了以后长远的发展,必须要真正落实财务管理,有效的发挥出在现代企业财务中的重要作用,促进企业经济利益最大化。
一、财务管理在现代企业中的地位和重要因素
(一)确立现代财务管理的核心地位
现代财务管理的内容包括资金的筹集、投放、花销、回收及分配等,其特点是企业在现代化制度下成为自主经营、自我发展、自我约束、自负盈亏的经济发展体系。其重心必须放在以立足市场,实施预测以及决策和控制事中,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为更多方面进行服务。在现代企业中的财务管理,资金的筹集和投放决定着企业的规模和发展,而花销关系着企业的成本和竞争,回收就影响着企业资金的周转,所以资金的分配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未来,因此财务管理在企业中占据核心地位。
(二)财务管理在现代企业中发展的重要因素
现代化财务管理主要表现为两方面:
1.财务管理是现代企业的一种保障,管理工作的落实关系着财务的收支,如若不落实。则会造成亏损甚至倒闭的局面发生,反之,则保证了企业的收支稳定,也有效的降低了财务风险,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促使企业持续发展。
2.现如今财务管理是现代化企业的不竭动力,企业经营目的是要大幅度提升经济利益,要求提升产品质量扩大销售额,进而增加收入,提升产品质量就意味着要研发新产品和引进新技术,意味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来更新产品的工艺。这都离不开财务管理,只有财务管理运用科学分析,资金的分配与筹集,才能实现企业的经营目的和持续发展。
二、现代化企业财务管理的发展趋势和有效策略
(一)现代财务管理发展趋势
我国未来财务管理的发展刚出处于起步阶段,企业主要把精力放在会计理论和会计准则方面,很少顾及财务管理。例如,我国中小企业近几年的淘汰率为70%,约30%左右为中小企业处于亏损情况。大多数的小企业因忽略财务管理的作用,思想落后,将企业管理格局局限于生产经营型,财务管理的作用没有得到发挥,被市场淘汰。现代企业正在使用的管理调查显示:财务管理作为应用最广泛的信息化系统,比例超过62.3%,自动化办公系统是另一个比例超过50%的信息化系统,比例为54.9%。将其与2009年的调查数据相比较而言,财务管理仍是最普遍的系统,2009年在企业建设的信息化系统中,财务管理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比例分别是54.3%和52.1%。因此财务管理的发展趋势是低成本、品类多、执行快,财务人员要在财务处理上持续降低,增加品类,提高资源质量。
(二)提升财务管理作用的有效策略
1.信息时代下的财务管理
随着经济的不断变化,企业的财务管理得到进一步信息化和数字化,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被广泛运用到财务管理当中。信息给传统产业提供了新的机遇,但也给企业的运作模式、思想观念等带来冲击。为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应更新财务管理理念,建立并完善信息管理系统,健全财务信息安全防范体系。就企业财务管理的发展前景来看,学会运用知识总结和积累经验来提升基础,当然,知识的创新也是必不可少的。
2.积极拓宽财务管理的道路
企业要不局限于其管理内容勇于创新,主要拓展其国际财务管理,从国际化的角度切入,利用国际贸易涌入中国,寻求契机,投资合作多元化贸易。除此之外,现代企业还应拓展企业管理,风险管理、保险管理等,并建立独立的财务管理部门,提升管理的科学性,全面调控企业的生产经济。
3.财务管理要有效规避风险
企业财务管理要考虑降低风险和利润最大化两个方面,要考虑利润取得的时间价值因素,如2013年的100万和2014年的100万明显不在一个时间点上,难以做出正确判断;需考虑所得利润和投入资金的关系,用5555万元投入资金赚取的100万元利润和用6666万元投入资金赚取的100万元利润相对比,从利润的角度看这两个是一样的,但从考虑投入的角度来看明显不一样。所获利润与所承担风险成正比,比如,同样投入111万元,2013年获利11万元,某企业将获利全转化为现金,而另一个企业的获利则转变成应收账款,导致出现坏账,亏损的情况,两者明显不同。因此要求企业领导人做到以下几点:提高财务实力,只有拥有雄厚的实力才是防范风险的根本;着重培养优秀的管理人员,优秀管理人员应对财务有着准确的判断能力,可以及时发现或规避风险,并熟练的运用知识来进行分析评估,能对环境有好的假设和估计;建立财务预测管理系统和风险预估监控系统,未来融资中财务预算占据重要地位,对于规避风险有辅助作用,企业通过系统机制明确财务需求,提前准备融资计划,并根据计划设定方案,安排生产经营模式和投资准备,达到投资和筹资相辅相成的目的,避免两者脱节致使资金周转困难,风险监控系统具有自动预警、监测事物发展过程状态等职能,可以及时反馈信息,将风险降到最低。
三、以财务管理为关键点,构建新型企业管理模式
(一)企业首先要做到事前决策
企业要做到事前决策,企业管理人要有明确的预期达到的目标,并提前做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可供选择的行动方案,例如某公司对新产品的批量做出决策,首先分析市场对该产品的需求,分三种可能,即需求量小、需求量一般、需求量大三种。做出三种决策方案,即小批生产、中批生产、大批生产。做出对各行动方案和需求情况下做出收益值统计表,在决定采用哪种方案对收益和成本是对公司最好的。这样可以更加明确的降低误差。因此,企业在未来市场的战略方法主要向引进新产品、有竞争采取中价策略,反之,则是高价策略的方向发展。
(二)生产经营管理和财务管理
生产经营管理以预算为主体,企业应建立全面预算体系,使全面预算体系贯通于生产经营中,例如财务预算、决策预算和营业预算,为了保证企业利润,财务管理以管理资金为主导,通过全面预算,控制资金流动,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全面预算下资金只能经财务经理来统筹安排,如果其他人来安排,则会引起资金流失,导致主次不清,形成失控和浪费的局面。资金归财务管理集中分配,为企业生产、经营投资的资金提供保障。在此基础上,定期组织召开:资金平衡会、资金调度会、资金分析会。
(三)建立以指标考核为中心的管理制度
财务考核是实行财务管理的主体,一个企业财务考核的健全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财务运行质量和效率。要使财务管理实现预定的目标,必须加强财务管理考核,建立新型的管理组织。例如某公司年度财务预算准确率达到90%以上得满分;要求在年度考核期中,各种税务上缴差错率为0,没出现一个差错,财务人员则扣2分。由于财务管理部门预算,准确率每降5%,扣5分;准确率每增5%,加5分;财务部门应每月30日前报送上个月财务收支状况并进行分析,分析报告完成率100%、高层主管满意率达到90%以上的满分,完成率每降5%,扣5分,反之则加分。
四、结束语
现代化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占核心作用,现代企业想在激烈的市场中站稳,必须重视企业财务管理,要以财务管理为关键点,构建新型企业管理模式,随着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健全企业管理体系,正确处理财务管理和其他职能的关系,发挥财务管理的作用。实现财务管理和现代企业不断调整适应变化的环境,充分发挥各方面的优势,为企业经济效益带来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赵敏.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及应用[J].经济视野,2014(17):194-194.
[2]魏萍.浅谈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J].经贸实践,2015(8):98-99.
[3]李玲.浅谈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J].中国经贸,2013(16):217-217.
[4]刘红婷.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2(7):80-82.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管理学的学科属性反映了这类知识的基本特征,准确地认识这些特征有利于更好地研究和学习管理理论。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管理学理论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改革,国家和社会对于国有企业的期望和要求越来越高,国有企业是一个高知识、高技术的单位集合,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国企建设要注重女工的力量,国企女工在企业的改革发展和生产服务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且承受着家庭事业和社会舆论多重压力。本文就如何做好国有企业女工工作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国有企业;女工;问题;策略
国有企业女工工作的核心要求是充分尊重女工需求,为实现女工个人进步和全面发展提供支持,在女工工作开展过程中,应当以国家已经出台并实施的妇女工作政策规定为依据,严格遵守女职工劳动保护政策的各项要求,确保女工合法权益的完整性,应当深入了解女职工工作和生活各方面的困难和需求,尽量给予她们帮助,为实现国企的和谐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当前我国国企对于女职工的管理,主要是通过工会组织中的女工委员会实施的,女工委会员是以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为依据所建立的、保护女工权益的一个组织,其具体作用是为企业与女职工的沟通搭建渠道,同时可协调国企领导与女职工的关系,以更妥善的方式处理与女职工有关的各项事务。
一、当前我国国企工会女工工作的问题和不足
(一)国有企业女工工会组织力量薄弱,得到的重视不够
目前我国大多数国有企业都建有相应的女工组织,而问题在于尽管成立了相关组织,但是并没有得到国企领导的充分关注,在开展一些工作时,也很难得到领导的关心和支持,女工组织代表女职工所提出的一些意见和对工作的建议等,也基本不会被领导关注到,更逞论会被采纳。而且由于我国国企改革尚未完全完成,人力资源配置仍不完善,而且相比其他劳动岗位员工,女工组织的人员调配问题更多,一些女工干部因各种原因调离或是离退休后,迟迟没有配备新人员,人员的缺失就会导致工作衔接不当,效率低下。
(二)女工组织作用未得到全面体现
目前在我国国有企业内部,女工组织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这其中有我国社会大环境的因素,而正是由于女工组织的作用很小,因此有许多女职工都并不热衷于加入这一组织,对于女工组织所举办的各类活动也不会主动参与,此外社会也没有给予女工组织应有的地位。而如果从社会角度分析,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障体系尚有许多漏洞,例如尽管明确要求应当对下岗女工给予一定额度经济补贴,但是所真正发放到女工手中的很少,女工一旦下岗,其社会保险也不能很快续接上。尽管女工组织经常通过慰问、扶贫、一对一帮扶等形式来帮助下岗女工,但并不能彻底解决问题。正是由于女工组织不能真正保障女工权益的完整性,因而其建立和发展就得不到更多重视和支持。
(三)工会组织与女工的联系沟通不够
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女工工会组织所开展的活动中,最多的就是文体活动,而此外并没有更多方式实现与女工的交流,尤其是对于女职工的生活比较忽视,很少主动分析和满足女职工在工作和生活方面的需求,因而女职工对于工会并不会产生太多情感上的信赖。当前市场经济背景下,许多女职工的道德水准在下降,兼之工作事项繁多,还要照顾家庭,因此可用于工会的时间就更少。
(四)女工干部现有素质不能胜任岗位要求
上文中已经提到,我国国企领导对于女工组织并不是非常重视,因而所配备的人员也不强,以兼职员工为主,大部分女工组织干部都不具备专业能力,思想也比较保守,对于工作多是应付,以完成任务为最大要求,很少会有创新性的想法。尽管女工组织的核心职能之一,就是确保女职工权益的完整性,但是女工组织对于此项工作并未采取主动态度,可见成效的措施和办法很少。国企很少开展关于女工组织工作的相关培训活动,因而女工干部并没有合适的渠道来了解工作技巧和方法,得到的专业指导很少,工作很难取得进展。
二、完善国企女工工作的具体办法
(一)进一步优化女工综合能力,确保女职工既得权益不受损失
当前正是我国国企改革的重要推进阶段,随着国企业管理模式的不断优化,工会组织工作也面对许多新问题,因此必须确保女工综合能力不断提升,可适应国企转型要求。这里所指的能力,不仅仅是包括女工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更包括女工的自我完善意识、权益维护意识和风险管理能力等。国有企业应当以女职工为主体举办各类知识培训活动和实践活动,培训活动课程中应当包括市场经济相关理论知识、计算机操作知识、法律知识和企业管理知识等,还要将当前与国企有关的行业资讯、国家政策等都编入课程中。当前国企转型升级过程中,女工工会组织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协助国企领导者来实现对女职工的科学管理,使她们发挥更大的主观能动性,并将女工的意见和需求等及时反映给领导者;此外要极力维护女职工的既得利益,要深入到女职工工作和生活中了解其现实困难并仔细研究解决办法,培养其对女工组织的信任感。
(二)实现女工组织工作机制的有效创新
要确保国企女工组织工作效能的不断提升,前提之一是要实现工作机制的不断创新,只有工作机制的创新才能为国企女工工作的向前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助力。这里所指的创新并不是要采取多么特别的工作方法,而是应当以更和缓、更科学的方法统筹处理不同特点的女工群体的关系,对于弱势女工要通过合适的方式对其表示关心并给予帮助;还应当实现对于现有资源的科学配置,通过技能培训、心理教育、工作交流等满足女工需求;要注意学习其他先进单位的工作经验,可组织女工代表到其他国企单位交流考察,参考其在女工组织管理、为女工服务、维护女工权益方面的先进做法,尝试将其应用于日常工作实践,同时也可参考外国发展较好的企业集团的女工组织管理制度,探索在我国国企应用的可能性。
(三)培养女工的家庭美德
我国国有企业女性职工中,已婚已育女职工的比例最高,这类女职工的身份角色很多,她们既是单位中的重要一员,同时也是家庭中的母亲、妻子、女儿和儿媳,如果她们的家庭关系处理不好,很可能就会波及到工作。因此女工组织的工作内容之一就包括培养女工的家庭美德,可以组织开展家庭教育交流会,让女工学习到更多生活中的经验,协助她们处理好与家人的关系。此外还可以开展“文明家庭我先行”活动,由女工组织干部和国企领导到女职工家里走访,沟通感情;春节期间还可举办员工家属联欢会等,只有女工家庭生活美满了,她们才可心无挂碍的投身入工作中。
(四)为女工寻找合适的可释放个人压力的途径和方法
当前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竞争也更为激烈,女职工不仅工作压力大,而且生活压力也很大,同时她们在技能提升、个人进步、家庭关系处理、子女教育等方面也有许多期待,过多的期待就会造成压力,因此女工组织应当帮助女职工调节自己,舒缓压力。1、可举办心理知识讲座,由专业人士为女职工的心理问题提供指导,也可购买心理教育书籍发放给女职工;2、可以举办家庭联谊活动来使女职工压力得到缓解;3、可以邀请家庭关系方面的专业人士开展培训活动,为女职工分析其家庭关系处理中的各种矛盾并提供建议;4、可以举办情感交流会,为女职工提供一个更好的交流平台,使她们有机会就个人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进行共同探讨,从而逐步理解压力是一个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的问题,不必畏惧;5、邀请工作成绩突出、家庭美满的女职工传授经验。
(五)发挥优秀人才引领作用,营造良好企业氛围
国有企业女工组织可以评选在各个方面有突出成绩的优秀女职工,包括工作和成绩突出的、家庭和谐美满的、子女优秀的等,以典型示范的方式实现对其他女职工的激励作用。要实现对女性职工的科学管理,对女职工的综合能力进行全面考核,将那些有能力、有想法的女职工配备到合适的、可充分发挥其才能的岗位上。
三、结语
无论国有企业处于任何一个阶段,女工工作都是关系到其稳定、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对于当前女工组织的工作者而言,必须从提高个人思想道德水准和综合能力入手,更准确的分析当前女工工作形势和其要求,创新工作思路,为女工权益不受损害提供坚实保障,才能取得女职工的信任和支持,为国有企业的长足进步提供更大助力。
参考文献:
[1]余雅芬.国有企业发展中如何做好工会女工工作[J].中外企业家,2014,15.
[2]夏祥梅.创新国有企业女工工作的调研与思考[J].东方企业文化,2014,9.
[3]姜巧艳.浅析如何做好国有企业机关女工工作[J].新经济,2013,26.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飞跃发展,目前组织行为学理论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针对现代企业管理对组织行为学理论应用的误区,基于组织行为学理论对于企业管理的应用意义阐述基础,论述了组织行为学理论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积极应用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组织行为学;企业管理;行政管理
一、前言
组织行为学作为目前现代企业管理和行政管理领域已经广泛应用的一门新兴学科,主要采取心理学、管理学和政治学以及经济学等相关学科综合知识对管理活动中的组织行为进行分析研究和指导。实际上,组织行为学主要研究的就是企业管理中的员工行为和需要以及群体关系,为企业从物质和精神方面提升员工工作主观积极性和创造性进而提升组织效率和效益提供参考和指导。组织行为学理论的积极应用,对于企业科学实施人力资源管理实现组织目标并提高企业绩效具有重要意义。
二、现代企业管理对组织行为学理论应用存在的普遍问题
(一)对组织行为学理论的认识不够深刻
组织行为学理论的引入在我国企业管理和行政管理学术领域已经有不断时间了,虽然很多企业已经逐渐认识到组织行为学理论的意义并逐渐应用于员工行为管理,但是应用的实际效果却并不显著。究其根本原因,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很多企业对于组织行为学理论的认识还不够深入和全面。其实,行为科学和心理研究具有一定的关联性,企业应用组织行为学理论进行管理应该首先借助心理咨询师的帮助获得员工性格特征和心理需求方面的信息。这样才能根据调研所知的员工信息实现企业岗位和员工能力之间的科学匹配。
(二)对组织行为学理论的应用不够重视
我国的大多数国企和中小企业实施现代化管理起步时间都比较晚,因此对于组织行为学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重视程度都不够。对于国企而言,最突出的表现就是终生制的传统人事管理方式,员工只要进入了企业编制以后根本就不会担心因为工作业绩差被企业辞退,这样的管理方式对员工毫无激励作用因此企业效益也就难以实现预期目标;对于中小企业而言,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在传统管理方式之下难以充分考虑员工不同方面的需求,因此企业提供的条件和员工需求之间难以平衡导致工作岗位和员工能力不适应、缺乏完善的工作晋升机制和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不但为企业管理带来严重不良影响也甚至成为企业发展之路的潜在障碍。
三、现代企业管理应用组织行为学理论的现实意义
(一)提升员工公平感
实际上,组织都是由群体和团队形成,而群体和团队则是由不同个体的成员组成,所以在群体和团队当中公平感的存在非常重要。假如群体或团队中的个体成员感觉组织缺乏公平感,那么就很容易导致这些个体成员工作积极向和效率降低,严重的情况甚至导致员工愤然离职。但是公平感并不是一些企业管理层片面的认为薪资公平。现代企业管理对于组织行为学理论的应用,更关注不同员工性格特征和心理需求在企业中的行为习惯表现。当员工认为自己在企业中的工作岗位适合自己并且工作付出得到了公平对待时,其实很少会因为薪资原因选择离职。运用组织行为学理论在企业管理活动中提升员工公平感,才能确保员工积极并心无杂念的提高工作效率。
(二)提高组织凝聚力
现代企业的高速发展必须以组织高凝聚力的发展作为基石,因此大部分拥有市场竞争优势的企业都十分看重员工的团队协作意识。例如华润励致公司成都分公司曾经在招聘的时候,大版面的招聘广告中对员工要求之一就是“团队”。现代企业管理对组织行为学理论的应用,其理论精髓应用就是“人本意识”的管理发挥。凝聚力来源于人心的一致,来源于精神的汇聚,应用组织行为学理论的现代管理满足了员工的人本需求,因此有助于现代企业提高组织凝聚力从而实现企业高绩效和高生产率。
四、组织行为理论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积极应用的具体措施
(一)充分了解员工的真实需求和工作态度
员工的真实需求是否得以满足,以及员工的不同性格特征都会影响到员工的工作态度,而员工的工作态度又直接关系着其工作绩效进而影响组织目标的实现。在现实社会当中,大多数的人都会因为忙碌于工作和家庭之间难以避免两者间的矛盾冲突。但是如果是员工对工作拥有较高的责任感以及组织归属感,那么通常都会和其对家庭的归属感发生抵消作用。擅长应用组织行为学理论的管理者会充分意识到这种矛盾冲突产生的可能性,在管理过程中采取有效预防措施让员工的家庭和工作两者之间得以平衡并和谐存在。所有的管理行为,如果能够建立在对员工真实需求和性格特征的充分了解基础上,对其工作态度的客观分析识别和客观判断基础上,通过对员工组织行为的有效管控才能为企业留住更多人才并让人才尽心服务于企业。
(二)根据员工不同特点和情况进行工作安排
管理者只有充分掌握员工的性格特征才可以预知员工在特定环境下有可能采取的工作行为,这样才能对其工作进行合理的安排。据人力资源相关研究表明,对于员工的性格特征可以从外向型、宜人型、稳定型、开放型、责任型这五种不同类型进行描述。几乎每个员工都具有这五种类型性格特征,只是不同个体对于不同性格特征类型的表现强烈程度不同。不同的性格特征适合的工作类型也各不相同,而且性格特征也直接影响员工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中的效率产出。
(三)构建学习型组织通过学习提高企业竞争力
任何企业如果想要提升员工的认知水平,培养知识性的管理者,通过企业知识共享实现知识创新就必须重视学习型组织的构建。现代企业要提高企业竞争力,无论是组织还是个人都必须通过不断的学习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应用组织行为学理论进行现代企业管理,组织持续学习让员工在学习型组织中有效学习企业内外知识并获得知识共享资源,更有利于提高个人和企业的竞争力。在对员工的认知实施管理的具体过程中,作为管理者应该随时反思实践效果并引导员工针对实践中的错误行为反思原因并加以改正,但需要注意避免让员工担忧受罚。
(四)管理过程中注意采取科学有效的压力管理
在构建学习型组织的过程中,一些员工可能支持也有一些员工反对,个体的性格差异下的不同态度会对组织行为产生影响。而员工的组织行为差异化个性表现包括压力和压力来源。尤其是在面临重要工作时,员工经常会因为产生一定压力于是情绪失控,这样的压力也容易导致挫折感和焦虑感。但是如果面临压力的时候感觉自己所拥有的组织资源可以顺利解决问题,那么压力反而会变成动力取得成功。
(五)增强组织行为理论在企业管理中应用的力度
现代企业管理对组织行为理论的应用力度应该取决于本企业的生产力水平,以及企业管理者所具备的能力素质。虽然现代企业管理应该重视对组织行为学理论的应用但不能贪功冒进而是需要循序渐进,根据本企业状况指定计划按步骤有序展开应用实施。增强组织行为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力度不代表在时间和空间上跨越应用,这样才能让组织行为理论的应用为企业管理发挥最大作用。
五、结语
综上所述,组织行为学理论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对于激励员工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进而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作用,这对于企业管理提高绩效不但是新机遇也同时是新挑战。因此,现代企业管理应该积极应用组织行为学理论有效协调企业组织关系,保证企业内部竞争公平性有效激励员工的同时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聪.浅谈组织行为学在企业管理中提高绩效的作用.中国外资•下半月.2011,11.
[2]李华林.论应用组织行为理论管理企业的方略.管理观察.2012,21.
[3]王曰飞.行为科学理论与现代企业管理探析.中外企业文化.2014,08.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管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但由于管理实践性强的特点,管理学的发展与其他科学有很大的不同,对管理学的理解也是众说纷纭。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管理学理论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统计工作是对企业实行科学管理,监督整个企业活动的重要手段,是企业领导决策的重要依据。随着企业深化改革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对统计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企业管理应充分运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广泛收集信息,实现统计信息处理快速传递、反馈与应用。进一步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强化企业管理统计信息决策功能。
关键词:统计数据;平台建设;企业;管理水平
统计工作是通过搜集、汇总、计算统计数据来反映事物的面貌与发展规律的重要过程。所以,企业统计数据是企业管理者加以判断、分析企业经济活动及其结果,并进行决策的重要手段,统计信息整体功能的发挥,以真实性、准确性为前提。真实性、准确性是统计信息的生命线,也是统计实践中应当遵守的基本原则。但是基础统计、统计员工作责任心不强或频繁的调动更换岗位,统计工作难免会出现的统计数据信息失真的问题。统计数据信息失真必然产生误导作用,影响管理者的正确决策,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
一、统计数据信息失真的因素
统计数据信息失真可分为,统计信息的技术性失真和非技术性失真。技术性失真是指由于某些客观条件的限制(如:人们对统计思想意识、能力、管理方式、方法、手段、统计制度和统计管理体制等因素)所引起的统计信息与实际过程、经济现象脱节的现象。技术性信息失真表现为一种思想意识、管理方式无意识中产生的误差,具体有工作误差和代表性误差两种。工作误差是指在统计工作过程中,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如:度量工具不标准、指标含义不清、口径不同等)或工作人员在登记、抄写、录入、汇总和计算过程中由于靠人工传递统计信息失误而造成的误差;代表性误差是指用部分单位的统计数据为代表去推算全局及总体有关数据时所产生的误差。非技术性失真是指在一定的客观条件下,有关人员为了个人或局部的经济利益,有意识地提供虚假统计信息而造成的统计信息失真。与技术性失真相比,统计信息的非技术性失真对经济造成的危害要大得多。那么统计技术性失真的原因是什么呢?具体讲有硬件和软件的因素,硬件方面是指企业生产过程中,数据的采集过程的智能化程度如何,软件方面是指对采集数据的综合运用的问题,以及统计数据的综合运用的程度、深度和广度。任何一个企业的生产运行过程都少不了财务系统、物流系统、生产管理系统、劳资管理系统、营销管理系统等,如果各系统之间纵、横向联系与衔接的程度不如单独系统的纵、横向联系的程度那么高。更不能方便地提供管理者查询及其它部门之间实现数据共享,将制约管理信息的应用和作用的发挥,也影响了数据共享的程度。笔者多年来从事统计工作,公司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产品产量年年增长,需要录入的基础数据增加,统计“数据共享”程度低,重复录入数据较多,车间统计与综合统计对数据难度加大,加之有的企业生产的产品是根据用户订单需求组织生产,产品订单与生产组织是不同的分公司完成,由于信息共享程度低,产品结构调整不及时,而客户需求的产品元素指标要求越来越高,有时也会影响“用户满意度”。虽然大多企业开展信息化建设多年,但真正意义上的统计数据、信息共享未能实现,大量的统计数据分散在不同部门、不同的结构、不同的分公司中,重复统计不但造成人力浪费,也会因为统计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调换岗位频繁等因素,基础统计数据管理不善,信息不畅通导致统计数据的及时性、准确性、权威性“弱化”,也是造成统计数据信息失真的原因。
二、数据共享是克服统计数据信息失真的重要途径
近几年来,随着公司深化改革和稳步发展,统计管理工作条件得到了根本改善,电脑操作,网上传输基本实现。但电脑处理报表尚在中高级阶段,部分生产一线的统计工作仍停留基础统计层次。不论是原始资料的基础统计或电脑处理数据,速度和差错率取决于统计人员熟练程度和责任心,统计数据信息失真现象难免出现。加之统计工作大部份企业都是兼职的原因,电脑出问题或人工保管不好,必将造成一些原始数据丢失,难以寻找。因此,要克服统计数据信息失真,就必须加快实现统计信息化平台建设和完善,实现统计数据共享。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时代,一些大型企业或有长远眼光的企业都在加紧建设和完善数据化信息平台。这样不仅可以实现数据处理快速化、数据传输网络化、数据贮存资源化,从而大幅降低统计数据在人工处理、传输、贮存等环节上的技术性误差和逻辑性差错,有利于从机制上形成强有力的统计质量管理体系。因此,统计信息化平台建设和完善,必将成为信息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统计信息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数量性。通过数字揭示事物在特定时间特定方面的数量特征,帮助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对事物进行定量乃至定性分析,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二是综合性。世间一切事物都具有普遍联系。统计信息涉及宏观与微观的各个领域和环节。充分利用统计信息,不仅可以对事物本身进行定量定性分析,而且可以对不同事物进行有联系的综合性分析,既可横向对比,也可总结过去,预测未来。企业统计信息化发展目标就是,实现统计工作基本在内部网络环境下运行,完善统计工作、统计管理的电算化、信息化及数据共享,从而提高统计工作的时效性、真实性,降低统计劳动力,克服统计数据技术性失真的问题。统计管理的信息化及数据共享,就是将统计信息自下而上的单向运行变为纵、横向之间的多向运行。这种信息运行方式应该包括多个层次:一是各种基础信息由各基层单位(如工序、班组、车间)向各职能部门运行,满足各职能部门的汇总需要;二是各职能部门的专项信息向综合统计部门横向运行,满足其综合对比及分析研究的需要;三是经过加工、分析的各种综合信息由综合统计部门向企业管理者、各职能部门及基层单位纵向运行,从而满足其管理者决策、研究问题和预测未来的需要。
三、实现数据共享应注意的问题
在实施统计管理的信息化及数据共享中,需注意多个问题的解决:第一、满足统计专业内部不同统计业务的需求,适应统计管理体制的变化。第二、对基层统计数据与综合统计数据进行统一的组织与管理,确保基层数据与综合数据的无缝数据的链接。第三、确保合格产品批次质量指标分析结果和产品、产、供、销、贮存数据的链接。第四、适应统计改革的需求,统计是历史基础性的记录,在对统计数据进行收集整理时,不仅要考虑历史的变迁,而且必须适应以后统计改革需求。生产过程控制与管理信息系统自动化过程需要,随着企业生产过程智能化控制技术的逐步推广和运用,特别是检斤、计量、化验过程智能化控制技术的推广应用实施,信息技术、统计数据共享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有目共睹。但是有许多传统生产工艺流程还需要改造,生产过程数据的自动采集和数据信息的自动链接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做,而这些都是实现数据共享,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最基础的条件。某种意义上讲,一个企业数据共享的程度如何,决定着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例如:多数企业的生产过程中原始资料、统计台帐、产品的出、入库记录,以及产品的产、供、销、贮存数据的采集过程还存在着智能化使用程度过低的实际情况。产品管理和产品销售的过磅单信息仍停留于传统手工制单,就难免发生由于工作人员无意失误造成的过磅单数据与电脑自动采集数据不符的事发生,因此必须尽快解决数据共享问题。还有企业内部之间的产成品、半成品、返回品等等的相互交接,都离不开统计数据的链接。只有程序员和广大运用数据的人员共同协作,才能实现数据共享,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有待于数据共享的提高。总之,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统计数据来源多样化的情况下,加强统计信息资源的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建立标准化的统计信息资源应用平台,实现统计信息的快速传递与应用,强化企业管理统计信息决策功能。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与企业各系统、各部门统计数据的信息交换和数据资源的共享是必然可实现的。
参考文献:
[1]《中国统计》2006.NO.1.
[2]《中级职称考试统计汇编》2005.
[3]《锡业科技》2007.1.王锦明.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现有的会计准则已无法满足企业的财务管理和经济运行。而新企业会计准则的推出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旧准则的弊端,摆脱传统机制的局限,对现有机制进行了完善和改革。但是随着市场不断扩大,技术的快速推进,从整体上看,企业管理机制仍存在很多问题。本文就新企业会计准则下企业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策略。意在探讨新企业下的会计准则给相关企业提供参考。
关键词:会计准则;企业管理;策略
新企业下的会计准则特点鲜明,可操作性强。相比较传统机制极大规范了财务管理制度,降低了企业的财务风险从而不断提高企业效益。同时更科学的进行了财务信息管理,避免假账、错账的产生,提高财务工作的准确性和效率。同时,新会计准则对财务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方面制定了新的标准,对比传统的要求模式产生了巨大的改变。意在减少弊端,提高企业利益。但是新会计准则的快速进行使得企业管理机制更不上其步伐,在会计准则的影响下,管理机制显得不全面、不合理。因此需要其不断创新。同时准则的改变影响资产核算的规则,对于企业财务管理也造成重大影响。而在管理监管方面,表现主体模糊同时又缺乏监督意志等众多问题。
1.新企业会计准则对企业管理机制的影响
1.1企业财务管理理念缺乏创新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很多企业的管理模式都不再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急需进行大力创新。而在新会计准则推出后,传统的会计管理制度已经不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理念。但是有很多企业在长期的发展中,并不能立即改变传统的会计管理观念,导致企业的会计管理发展一直处在停滞不前的状态,跟新的会计准则发生相撞进而出现很多问题。同时企业服务行为以及管理人员的会计服务意识都存在很多缺陷。人员对待工作态度松懈,工作效率低下,使企业的会计管理工作难以得到发展进步。再者会计准则具有可操作性、动态性和层次性等特点。是一个开放性系统,需要管理系统的不断容纳和磨合。总之,为了企业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企业管理理念不断创新以适应新的会计准则的需求。
1.2影响企业财务会记核算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也在不断的创新和改进中。而对于企业的财务管理最重要的是会计核算的进行。新的会计准则对会计核算的方法和规则做出了相应改变,该准则降低了支付实现制的弊端,完善了会记核算基础。但是由于支付实现制的本身特点,企业核算问题并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在新会计准则的实行下,会计核算出现了很多变化。如存货成本方面的影响,入账时在新准则规范下,要求商品流通企业在流通过程中所有费用都应计入总费用中,这无形中加大了成本的投入。对后期的资金核算划分也产生影响。同时对会计记账时的凭据以及做账表的格式都有变化和影响。目前的工作人员自身素质不高,对账目凭据审核时过于随意,报表工作中对相应会记核算要求掌握不够。在审核时,只对其账单的合法性进行审查,而对其内容是否真实却不再核实,使得不法分子伪造票据内容,进行不合法的行为,出现转空子的现象。其次在最基本的记账和结账上面不够规范,部分人员为了方便,违反会计基础工作,结果导致会计信息失真。进而影响了企业会计核算的进行。
1.3影响企业财务管理监管执行
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企业的经营规模也逐渐呈扩大化的发展趋势。企业对财务部门的监管力度是保证新会计准则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能否很好落实的重要前提。但是大多数企业在监管时遇到很多问题,主要表现主体的不明确。财务部门作为监管的主体同时也是工作的负责人,很难实现监管的目的。同时监管工作在职责内容上也存在很多问题。很多企业在改革后用到了分散管理理念,而目前大多数企业会计管理工作的开展又需要集中管理资金,由此就产生了资金集中与分散管理的矛盾,因此也加大了监管难度。
2.会计准则对管理机制影响的决策
2.1加强企业管理的创新
在经济的快速发展形势下,为了更好的适应市场,加快企业的发展。企业必须加强管理模式的创新,尤其是在会计新准则的实施下,企业要想获得更大的市场竞争力,就必须及时转变传统的会计管理观念,创建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同时在会计管理工作开展中,为了更好的落实新会计准则,企业应该及时对员工进行新管理理念的教育以便符合新会计准则的要求。进而努力提高财务工作者的综合素质。企业可以通过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系统来保障企业决策的有效实行,同时对于企业的财务管理信息一定要保证及时、准确、高效。另外对于一些具体措施,企业可以建立财务网络化系统。可以直接监管下属单位的经营成果和核算过程。不仅可以增强监管力度还可以加强责任部门对会计管理的重视。总之,企业管理需要不断创新,以便更好满足新会计准则的要求,同时加强自身的责任力度,提高工作效率增加企业的效益。
2.2完善企业管理会计核算过程
在企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财务管理应根据自身特点按照新的会计准则要求不断完善自己。相对于事业单位使用的收付实现制,应建立可行的权责发生制度。它可以有效解决收入和费用何时予以确认及确认多少的问题,也解决了收付实现制中不通期所引起的会计核算问题。进而有效解决因收付实现制产生的不同期账目问题。因此建立有效的权责发生制并加强收付实现制的使用力度,可对事业单位成本进行有效的核算,也能使资金的支出和收入与时期相匹配,使企业资金更好的运转。从而更客观、全面的展现企业的财务状况。在存货时产生的成本加大问题,可设置相应规章制度。严格把握进出账的记录以及流通过程中的交易明细,按照相应会计科目设置安排将其分划利于后期的资金核算。同时对于记账时所使用的凭据,必须有相关人事的签字及印章。同时会计人员应严格按照要求向其寻要原始凭证,并如实进行报表工作。同时也可从科目设置入手,企业可从会计要素,核算和管理的需要对科目设置进行改变以适应全面,多层次性的新会计准则的要求。在会记核算过程中需要各方面的协调合作,及时发现问题并改正。在会计准则诞生的冲击下,需要企业加大对准则的分析力度并进行创新和完善,同时也需要会记核算人员紧跟时代步伐,加强自身学习,在新的会计准则下做好自己的工作。
2.3加强企业管理的监管力度
新会计准则的有效落实需要财务监管,因此应加强对财务的监管力度。企业内部应制定出完善的监管制度,确定监管主体、职责范围程序等具体内容,突出财务监管的严格性。同时应加强会计队伍的建设,保证会计人员的专业资格。可以采取对会计人员进行职业培训的方法并设置相应的奖惩制度。不仅可以通过教育提升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还可以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增加其业务能力。并对工作人员进行不定期的考核,同样采取奖惩制度来激励员工。其次监管主体可以扩大至整个企业,每个人都有监督和举报的权利。争取做到信息公开最大化、透明化,提高企业人员的责任意识和专业素质。
3.结语
会计准则是企业进行财务工作的准则和标准,是进行会记核算工作的规范。同时会计管理工作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对企业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因此依照会计准则开展财务工作能够统领整个企业的管理进入正规化和规范化。随着企业的运行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在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下,企业在不断前进中还会遇到更多的问题,需要企业根据自身情况不断创新和完善企业管理机制以适应新的会计准则要求,进而促进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春燕.新会计准则下煤炭企业的会计管理问题分析及措施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2,07:158.
[2]吴建刚,梁辰希.中小企业融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会计之友》2013年(1)
浏览量:5
下载量:0
时间: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程建设项目也在逐步增多,为了更好的提高我国工程建设项目的质量和效率,有效的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是十分必要的。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工程建设项目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在国际化的趋势之下,国家电网也在不断向外发展,其业务不断扩展,尤其是境外电网的营运项目,例如电力工程的建设、国际能源的开发等方面。我国自“十二五”规划以来,对国家电网的国际化趋势也做出了新的战略调整,得到了较好的发展趋势,并逐步显示出了国际化的发展前景。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经验,对某境外电力工程企业进行了探讨,具体分析如下。
1.某输变电工程简介
本次境外工程PUTTALAM1*300M燃煤电厂的工程项目是由国内的一家机械设备进出口公司(CMEC)作为总承包实施此次项目,由恒光电建公司所承担工作范围为约18km光缆的更换,230kV双分裂、双回路约为109km线路施工,210kV“Veyangoda”变电站升压。本公司2007年9月与SPTD签订施工承包合同,2008年3月开始进行建设,2009年11月竣工投产,28个月共835天,积累投入人力资源约12万人。共完成3个131kV间隔,7个230kV间隔,3台230kV变压器,升压230kV变电站与131kV变电站的扩建,以及安装相应的监控与保护装置;230kV变电站的扩建两个230kV之间的间隔;双回路线109km同搭230kV电压级数;换OPGW缆线约为18km,敷设OPGW缆线109km;混凝土浇筑29000m3;135榀的构支架、291基的组立铁塔;发运施工机械、材料、仪器等共56批,人员往返1600多次;1800多件。从上述数据分析可以看出,此次工程涉及大量的工作人员,同时具有较为繁杂的工程量,因此具有较大的管理难度。因本次工程可借鉴的材料有限,大部分工作都是在不断的摸索中进步,逐渐形成了一套有效的管理方案。
2.境外输变电项目工程管理现状
2.1引入现状
2011年底,120kV以及120kV以上的国家电网公司经营的输电线路已长达620,817km,然而120kV以及120kV以上的设备容量更是214,095万kVA。近年,国内早已成为全球第一大的输变电市场,我国开创全世界中特高压输电系统的伟大壮举。国家电网在编制“十二五”发展计划中明确的提出实施国际化战略,以建立国际一流企业为目标,这为国际化业务发展与拓展境外输变电市场等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
2.2境外工程、工作的管理与实施
国外电力工程施工和国内电力施工在技术上、资源上与投资资金等多个方面都有差异,公司在国内的项目建设上,具有成熟的经验与相关的管理手段,早已得心应手,然而在境外工程远离国内,总会有一些意向不到的事故发生,公司在管理上基本不能面面俱到。管理方案上一定要结合实际来制定,保证境外工程管理的顺利实施,不能完全模仿国内的经验.要在施工过程中积累经验。
3.管理工作完善措施
3.1做好前期的考察工作,进行精心准备
境外电力承包工程的地方基本在一些工业、物资缺乏落后的国家以及地区。国家与家之间的地区政治、文化、经济等等多方面有着很大的差异。所以要满足业主对工程的基本需求,要求技术人员在项目设计和具体施工时,应该深入到现场,实地考察,保证设计方案的可行性,确保施工质量与安全。主要是考察地质、周边用地以及居民居住等方面的实际概况,以全面优化具体项目实施方案。
(1)对工程施工地区的自然地理情况的了解,比如地形地貌、地质条件、文气候与自然灾害等等。如:某地区一年中有四分之三为高实湿或高温的天气状况,且有两个雨量大、来去突然的雨季,但时间持续不长,针对以上这些自然状况,工程施工管理时,应避开雨季在枯水期施工沿泄湖的线路铁塔基础。
(2)对施工区域的交通运输条件方面,交通运输会受到当地天气及降雨等自然条件的影响,为了保证工程项目所需材料能准时进入现场,应该保证施工地区的交通,从而保证工程工期。
(3)对就地取材.根据项目要求,工作设备和材料能不能再当地选购进行分析,一部分施工物资本土化可以降低成本。
3.2加强沟通与协调合作
境外工程施工人员需提前做好出国签证的办理,与签证办理机构的联系需加强。境外工程的执行必须要对施工项目所在国家的法规、签证等规定进行研究,及时掌握政策上的变化,同时相应的管理人员去现场,执行负责各个方面的工作,加强各部门的沟通和协调合作,顺利完成签证办理工作。
3.3材料管理需加强
必须根据施工现场条件和技术方案的要求,采购、选用和运输优质材料。材料、机械、机具的缺少直接的影响了工程工作的进度,若是在施工地区市场上有合理价格的设备及材料等,可以进行适当的采购,当然尽量的考虑租用,降低工程成本。境外工程距离国内太远,运输各样的材料和机械设备成本太大。
3.4制定安全的管理计划
安全是生产的前提条件只有保证工作人员安全,才能确保工程工期,所以,应该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监督人员的行为。实施安全管理不仅对外出人员人身安全以及设备安全有着重要的保障,做好安全应急预案也是为公众提供的安全生产的一个重要保障。3.5加强图纸审核和设计技术对图纸的审核进行对与工程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技术人员在图纸的审查中可以掌握整个项目的工作量与施工过程的重点难点。当然更重要的是发现设计设备与实践情况是否有缺、漏、错等问题,必要的时候需要重新检验计算设备、主材是否符合要求,审核的技术人员必须要严格进行把关。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概括了国内外输变电项目现状,比较了国内外输变电项目管理的差异。不同于国内电建工程施工管理,境外的电建项目也有自身特点。在境外电建管理当中,我们要做的是加强对前期的考察、加强工程材料管理与运输等,创建电建公司的品牌,以施工安全合质量赢得市场,赢得业主,为业主提供最优质、最高效的电建施工服务,建设一流电建工程施工企业。
1RBAC控制模型在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中应用
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系统设计应该是一个高度集成,使用灵活快速方便的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才能满足市场化,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而针对工程建设项部门的实际情况,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系统采用客户/服务器C/S体系结构,以NET为平台MySQL为数据库采用C语言在安全性相对较高的C/S模式中,设计了关于RBAC控制的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系统。
1.1权限管理的基本要素
在工程建设企业应用中,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BAC一般包括用户、角色、权限,以及角色层次和角色约束等机制。
1.1.1用户分析用户是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系统中拥有账号的使用者,一个用户在平台里可以拥有多个角色,一个角色也可以拥有多个用户。同理,RBAC基本模型一个角色可以被赋予多项权限,一个权限可以被分配给不同种类的角色。基于这个特点,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系统管理员可以采取对用户职务的不同,职务就代表了在建设工程工作中处理某项事务的权利,进而对角色分配也为之不同。这样设计的优点就是可以让用户所具有的角色权限来判断他所访问的系统里面资源,才能对该资源相对应的操作过程。把访问权限与角色进行相关联,然后给用户分配一定相关的角色使用户和访问权限有一定的必然关系,达到了用户与访问权限逻辑分离目的。
1.1.2角色分析角色就是用户在系统与组织中参与执行的操作大集合,对一种工作性质和工作职责相同的用户实现其权限大小的唯一相同性,对权限分配中的重复性有减少作用,对权限分配的复杂性有降低作用。也可以理解为用户和权限的集合,执行这些操作时就代表着系统和组织的一个角色。
1.1.3权限分析权限就是主体访问受系统保护客体时的认可,并且代表了主体能否进行对客体进行某一种操作。在RBAC中角色是用户与权限间的沟通桥梁,当某个用户的职能存在改变时只要将该用户从一个角色转变到另一个角色的过程,就能实现权限的协调转换,这样改变了以往在用户的职能改变后,使得直接相关联的用户与权限就要进行大量权限更改工作,发生职能性改变,只需对角色进行重新授权或者是取消其中的一些权限就可以使系统重新适应设计的需要,降低了权限管理与系统维护的复杂多样性。在权限管理中,用户在获取自己的权限后应该按照其所在项目部门的权限及所属角色的权限采取分配措施。对于分配系统权限,应该是把系统资源中的页面资源按不同的职能分配给不同项目部门和角色,最后是对每个页面中的按钮资源再分配给角色。系统管理员对系统中部门权限进行统一分配,并且对于角色权限的分配可以放给各个部门的管理员,然后再进行分配的过程。
1.2RBAC控制模型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系统的应用分析
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是工期、质量、费用等方面的综合性管理,在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系统中,就需用进行多用户性、复杂性、多功能性、安全性本系统的设计应用。
1.2.1用户权限设计用户权限系统的核心设计主要包括三部分:创造权限、分配权限、使用权限。在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系统中设计。在权限系统中User(用户表)是保存用户信息的地方,(角色表)是用来保存角色信息的地方。(用户角色映射表)是保存用户与角色的对就关系,两者可以多对应多相关,同时,一个用户能对多个不同角色,以及不同的角色拥有一同的权限。权限表也就是不同的角色对多种不一样的权限,字段flag表示权限信息。对于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系统中用户权限系统的核心设计,首先是由创造权限,并且在存储过程中创建权限信息,指定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系统模块具有哪些权限;其次,由系统管理进行创建用户与角色),并且指用户角色和角色权限的关联性。在存储过程中,具有创建用户信息、修改用户信息、创建角色信息、删除角色信息、删除用户和角色的关联关系等功能;最后,用户使用Administrator分配里的权限对各个系统模块的使用权限。
1.2.2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系统中角色添加角色添加是在角色用户权限管理设计中添加和设置角色对应的功能。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系统主要由前期管理、合同项目管理、建设管理、招投标管理等业务子系统组成。每个模块系统分别相对应着查询浏览、录入修改、打印下载等基本的功能。如(管理员/用户)访问前期管理记录时,就需要读取该子系统访问的记录ID,再通过这个ID查询记录文档表获得前期管理记录TAXONOMY-ID,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系统就会通过保存在Session的用户ID查询管理或者用户表。通过分析比对,确定当前查询的用户是否是管理员/用户,并获得该查询用户在这机构的所有Role属性值,并且在角色权限表中,是通过Role属性值、值来确定访问权限。
2结语
基于RBAC模型的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系统是一门应用科学,控制了不同级别的用户对系统应用程序和数据的访问,反映了工程建设项目运作与项目管理的客观规律,属于数据库权限管理机制,能进行对工程建设项目进行有效的管理控制。但是在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中,该技术也会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弥补。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项目管理作为企业管理学科中成长性最快的一个分支,对项目的实施提供了一种有力的组织形式,对管理实践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建设项目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对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与工程造价控制方法进行了分析和论证,简述了项目管理“四大”务实工具控制使用方法。
关键词:工程管理;工具;方法
1价格调整控制“四大”务实工具之一
(1)“量”“价”变引起的价格调整。因工程量清单漏项或非承包商引起的变更,其综合单价可依照合同已有的或类似的综合单价确定,但其采用的材料、工艺方法等也必须相同或类似,若合同中没有适用和类似的综合单价,可由承包人提出综合单价,技改建设项目负责人核实,再经跟踪审计审核确认后方可实施(对材料、设备业主方也可认质认价后确定)。因工程量清单漏项或非承包商引起的变更,导致措施项目变化,原措施项目已有的,按照原措施费的方法调整,若合同中无该措施项目,可由承包商提出,技改建设项目负责人核实,再经跟踪审计审核确认后调整。非承包商引起的工程量增减,在合同约定范围以内的,应执行原有合同单价。在合同约定范围以外的,依照合同约定调整,若无约定,参照《计价规范》执行,具体工程量由现场监理、技改建设项目负责人、施工方以实际产生量为准,跟踪审计确认后生效。在技改建设项目中,量的变化较为常见,主要原因是建设雏形具备后的细化和完善、设备设施的添加等导致的。市场风险、不可抗拒力风险、国家法律法规的变化均有可能引起工程价格的变化。若施工期内市场价格波动超出合同约定幅度,则应调整工程价款,未约定的参照行业主管部门的规定调整。若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拒力导致的费用,双方各自的损失各自负责。若招标工程以投标截止日前28天,非招标工程以合同签署前28天为基准日,其后国家法律法规变化影响造价的参照行业主管部门的规定调整[1]。关于“价”的变化,国家法律法规的变化有着不容置疑的执行力,在职工食堂建设项目中就遇到过;市场价格波动,需要我们建设项目团队关注、监控市场工程造价信息,收集相关资料,做到心中有数,如确实超出合同中约定幅度调差,可依照约定调差,否则,对承包商提出的调差要求可不予调整;特别强调,工程造价信息(由工程造价管理机构发布)作为一种社会资源在工程建设中的地位日趋升温,它以综合实用性、专业性、多样性、系统性等特点很受业内人士关注。
(2)技改建设方应当面对和承担的价格调整。特征描述、(施工图与工程量清单描述不一致)、漏项变更、措施费等引起的调整,以及量变引起的单价调整、不可抗力导致的调整,技改建设项目团队应及时进行调整,以免拖延工期,引起更大损失。
2工程变更控制“四大”务实工具之二
工程变更的本质是合同变更,体现为量与价的变化,也就是当合同状态改变时,对原合同文件的修改和补充的措施。工程变更的范围种类较多,形形色色,如:技改建设项目对工程质量标准的变化、约定工程量的增减等等,大都由主观因素引起,也是诸多项目控制的重点和难点[2]。
3现场签证控制“四大”务实工具之三
3.1现场签证定义及对造价控制的意义
2008《计价规范》中对现场签证定义为:“指在工程建设施工中,发、承包双方的现场代表要求承包人完成施工合同内容外的额外工作及其产生的费用作出书面签字确认的凭证。”由现场签证的定义可以看出,签证是图纸外、清单外、定额外、合同外及突发的签认手续,它的临时性、琐碎性、无规律性造就它是施工阶段需要控制的重点。
3.2现场签证的主要内容
现场签证的主要内容分为现场经济签证和工期签证。现场经济签证包括:零星用工、零星工程、零时增补项目、合同遗漏项目、非承包人原因造成的机械及人员经济损失、议定材料价格认定及其他需要签证的费用项目等等。工期签证包括:设计变更造成的工期变更签证、停水停电签证、其他非承包人主观故意原因造成的工期签证。
3.3现场签证的处理方法及技巧
(1)“量”、“价”——现场签证的核心。施工过程的不可预见因素导致现场签证的产生,但“量”“价”是现场签证的核心,技改建设现场代表必须掌握专业知识、熟悉合同、明确原有的施工范围。在“量”的控制方面要明确采用计日工程量、清单工程量还是定额工程量中的那一种,在“价”的控制方面要明确采用综合单价还是预算单价,以免产生纠纷,损害双方合法权益。技改建设项目在施工签证的办理过程中依照流程办事,工程的“量”、“价”需由双方项目负责人、现场监理、施工单位共同现场确认,报跟踪审计审核,必要时项目团队组织进行认质认价,技改建设项目组认可后方可实施。
(2)现场签证的内容要明确,项目要齐全。其内容要件必须具备以下要素:时间、地点、工程部位、简图及定位尺寸结算方式等。现场签证必须由技改建设现场代表、监理工程师、承包商三方共同签字才能生效。特别注意,在定额中已经涵盖的施工内容,不应重复签证。
4施工索赔控制“四大”务实工具之四
4.1索赔的含义、性质及原因
规范是这样定义索赔的,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对于非己方的过错应由对方承担责任的情况造成的损失,向对方提出补偿的要求。可见,索赔属于经济补偿范畴,而非惩罚性质。索赔的原因较多,诸如:工期延误、工程范围的改变、暂停施工、设计图纸拖交、拖延付款、物价上涨、业主违约、合同约定歧义、不可抗力、相关法律法规变更、设计错误、工程变更、其他原因等都可能引起索赔的发生[3]。
4.2建设方索赔的常见类型及承包商的应对策略
常见建设方(业主)索赔有工程质量缺陷索赔、拖延工期索赔及其他原因索赔等。技改建设项目团队应对承包商的索赔可采取一下策略:签订合同时明确承包商提出索赔的具体时间及程序,并适当增加承包商提出索赔的程序;在合同中增加一些免责条款,在不排除对方主要权力条款无效的前提下,以降低自己风险;要审查承包商索赔证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时效性,并确认是技改建设项目团队失误导致的损失,方可给予索赔;技改建设应及时处理索赔,以免增加己方损失扩大;技改建设团队应积极主动的对承包商所导致的己方损失要求索赔,以维护自身权利。
5结束语
如何评价建设项目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一直是业内有识之士的永恒话题。研究建设项目管理与工程造价控制的应对方案,更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邓宇坚.工程各阶段业主方项目管理的侧重点分析[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3.
[2]刘卫华,张庆武.浅谈应急工程项目管理与风险控制[J].湖南水利水电,2013,(4).
[3]杨得馨.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对比分析研究[J].价值工程,2012,(12).
一、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
1.1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基本条件
其一,终端机。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应用,在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需要使用电脑来完成数据的采集、传送和决策执行的基本内容。其二,网络的应用。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离不开网络技术,网络形式分为有线宽带网络和无线网络,人们通常使用的是有线宽带网络,也有一部分的企业使用的是无线网其三,管理软件。在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发展的初期,我国大部分软件系统均借鉴国外先进的软件技术。随着国内软件行业突飞猛进的发展,适合国内企业建设特点和发展的集成化系统得到广泛的开发和运用。尽管由于地方政策、企业管理方式不同,但管理软件可以根据自身企业的特点和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使得管理软件更加适合我国企业自身的发展,有利于对软件进行二次开发和利用。
1.2系统的运行和维护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在试运行成功后需要进行功能切换,逐渐进入到系统正式运行和维护阶段。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人机系统,其运行维护需要维护人员、组织、相关制度、设备和软件等进行相互配合、相互作用。管理信息系统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运行维护管理,才能够使得该系统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并在运行和维护的整个过程中进行不断的评价、改进和完善。另外,在运行维护管理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要素。首先,组织管理。其组织管理主要包括机构成立并明确其职责范围、管理制度的制定、协调系统运行、管理各部门间的业务关系、组织检查、系统评价等内容。在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行和维护的过程中,就需要注意完善组织管理工作,确保组织管理工作正常有序的运行。其次,加强宣传教育和人员培训。其中宣传教育工作主要有普及型宣传教育和特定型普及宣传教育。在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行和维护的过程中,需要对整体员工进行普及型宣传教育,让所有员工充分认识到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和作用。针对专门负责管理该系统的人员进行特定的宣传教育,宣传教育的知识和内容更加专业化。另外,在人员培训方面,需要对用户进行操作培训,让用户熟练掌握该系统的操作流程;针对信息中心技术人员进行继续教育培训,对这些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从而适应企业的发展。再次,在系统运行方面,需要做好运行记录、使用记录、故障和处理记录以及出错和修理记录等。并对这些记录和数据建立一个数据库,为以后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行和维护提供有利的依据。另一方面,在系统维护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对系统软件、硬件、应用软件、数据、代码等进行维护。定期对这些因素和环节进行检查,如有发现问题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最后,需要对该系统进行定期的检查和分析,其检查和分析的内容主要有管理制度、规范章程、技术等内容,并对这些内容进行不断的修改、补充,从而完善管理信息系统[3]。在系统评价方面,需要在该系统的运行和维护过程中,产生其管理制度的评价方式,对其运行和维护中的相关制度、操作手法、运行情况、维护情况、人员等进行评价,有效的确保该系统能够正常的运行,并进行及时的维护。
二、在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工程中项目管理的应用
企业想要在有限的资源和时间的条件下,最大限度的获取并使用高质量的管理信息系统,从而达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改善并提高管理水平的目的,就需要对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工程进行综合、全面的管理。项目管理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顺利运行的有效保证,其中项目主要包括计划管理、组织保障、技术管理、质量管理、人员管理等方面的内容。以下就是对项目管理在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其一,计划管理。其内容主要包括制定总体计划,制定各个阶段工作计划,并对工作的进程进行有效的控制。
其二,组织保障。组织保障主要分为领导小组和实施小组。其中领导小组主要是以企业领导为组长,业务部门的相关负责人和信息专业负责人等组成。其主要任务是确定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目的,对工作的进程进行有效的控制,协调好企业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另外,还需要对管理制度、人员、体制、组织机构等进行调整,并制定出相关的决策,定期听取工作汇报,及时了解管理信息系统和相关工作的实际情况。另外,实施小组主要成员是各个相关部门的业务骨干和精英,主要职责是扶着在开发和实施过程中的全部工作,并制定出各个阶段的工作内容和流程并进行实施。还需要定期召开项目联络会,专门负责向领导小组汇报工作实际情况。
其三,技术管理。其主要职责是确定标准化的管理,例如需要执行的各类国家、部门、行业等的标准和企业自编的标准。还需要对各种文档进行编制、审批和管理等。其中文档管理主要有对文档进行编号、制定文档保管、使用、维护、修改等管理制度。最后,还需要对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行、操作、维护等技术问题进行管理和控制。其四,质量管理。对企业整体的工作质量进行管理,还需要分阶段性的对工程质量进行确定,并开发周期性的质量管理。在质量管理方面,需要严格按照质量标准要求进行,听过多种有效的检查方式对各项环节和流程进行审核和检查,并对各个工程质量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制定出相关的解决措施。其五,人员管理。对人员进行管理首先就需要制定出相关专业人员管理的计划,还需要制定出专业人员的调配和培训计划,并进行分阶段实施。根据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行情况,对原有的人员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安排,并随着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实施景辰的不断被加快,逐渐开展信息管理和计算机基本知识的培训工作,提高专业人员的技能和水平。
三、总结
在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过程中,不仅需要先进技术的支持,还需要大量的组织管理。通过对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进行分析研究,需要提供该系统建设的条件,并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在系统运行和维护的过程中,还需要主要到各个方面的因素,确保系统能够正常安全的运行。另外,项目管理在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主要通过人员管理、技术管理、质量管理、组织保障和计划管理等几个方面进行考虑,确保管理信息系统正常运行,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建设项目管理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一、建筑施工工程项目质量的管理和控制
建筑施工项目质量控制并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它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需要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因衆。质量控制就是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手段和方法使工程质量符合合同所规定的质量标准。在工稈质量控制的过程中,需要将以预防为主的原则牢牢地贯彻落实下去,用质量的事前控制替代以往的事后控制,认真分析数据控制工程的质量。我们需要清晰地认识到,在整个建设过程中,都需要贯彻质量控制。通常情况下,可以将工程项目质量控制分为三个方面,分别是业主角度、承包商角度和政府角度。而在具体的工程建设监理机制中,则是将业主和政府角度分为社会监理和政府监理两个方面。社会监理中的质量控制.它指的是监理机构以及相关的工作人员代表业主控制工程项目的质量。结合业主的具体要求来进行工程项目的建设,不同的业主,项目的功能、标准等方面也存在较大的差异,那么就需要业主来检查和监督工程项目的质量。但是,在种种原因旳限制作用下,业主就需要将质量检查的工作交给相关的监理机构来进行。在监理过程中,如果出现了问题,需要及时进行返工。政府监理中的质量控制.工程项目和一般的物品有着较大差异,因为工程项目的质量不仅仅会对使用者自身产生影响,还会对环堍以及周围人身安全产生影响,因此就需要政府来监理。任何一个工程项目,都会对所在地域的环境等产生影响。因此,政府就需要对社会管理职能进行合理地行使,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维护,将工程所在地区的环境维护好。
二、强化建筑施工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的播施
1.对工程质量领导责任制进行构建和完善对于工程项目,它的质量需要由施工企业法定代表人和项目经理来负责,如果质量出现了问题,需要严格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将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牢牢地贯彻落实下去,将工程质量责任细化,层层落实到各个方面,比如人员、材料、设备、工艺、技术等。
2.对市场准入制度进行完善对施工企业的相关资质进行审核,保证其在注册资金、专业技术人员以及其他的条件方面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同时,施工企业具备的施工资质需要与工程建设要求的资质等级和业绩相对应,只有企业具备了足够的装备水平和技术能力,才能够保证施工的质量,严厉打击那些无证施工的企业。
3.对工程材料的采购和使用环节进行严格控制工程质量的基础就是各类材料的质量,因为工程就是由这些采购回来旳材料建设成的。因此,要想控制建筑施工工程的质量,就需要严格控制采购和使用的材料质量,保证其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要求。对于那些重要的建材,需要经过复试检测,保证其合格之后方可投入到工程建设之中。如果使用的工程材料是进口的,需要保证这些材料有相关部门颁发的质量合格证书,并且符合相关的质量和标准。
4.对工程质量监理进行强化通过上文的叙述我们可以发现,在工程建设的全过程中,需要牢牢地贯彻和落实质量管理。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主要是全过程的监督、检查与验收施工生产的各个环节,随着施工阶段的发展,在质量控制程序和内容方面,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质量监理单位要严格依据相关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规范等内容,认真监理工程建设的施工准备、施工过程以及工程保修等方面,确保每一个环节都不会出现问题。
5.要大力提高企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一切的活动,都离不开人这个主要因素,如果人这个因素出现了问题,那么一切活动都无从谈起。在建筑工程质量控制方面,人作为首要因素而存在。人员素质的优劣,将会对工程质量目标的实现与否产生特别大的影响,甚至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因此,要想控制建筑施工工程的质量,就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增强他们的综合素质。比如经常的定期培训等。此外,对于工作人员的心理素质和职业道德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将人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将人的作用充分地体现出来,加强企业的作风建设,提高建设队伍的整体水平。
6.要想控制建筑工程的质量,施工方法的合理选取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在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中,需要全面系统地分析工程项目的实际特点,主要从组织、技术、管理等方面着手,综合考虑,选择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法。通过实践研究表明,施工组织计划的好坏,将会对施工质量以及施工进度产生特别大的影响,如果有了好的施工方案,可以在扩大经济效益的基础上,扩大企业的社会效益。
7.加大质量监督力度,进行质量监督体系的构建政府需要对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监督力度进行适当的加大,全程监督和控制工程施工质量,对工程质量监督法律法规体系进行构建和健全,保证相关部门在质量检测和其他执法时能够做到有法可依,将它的导向监督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保证建筑施工工程的质量。
三、结语
通过上文的叙述我们可以发现,建筑施工工程的质量非常重要,它不仅会影响到使用者个人的生命财产安全,还会对周围的环境产生特别大的影响,在实际的建设工程施工中,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大部分的因素还是不可预见和不可抗拒的,那么就需要重视建筑施工工程质量管理的作用,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和技术来保证施工过程中每一个环节的质量,提高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基础上,扩大企业的社会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本文简要分析了建筑施工工程的质量管理与控制,希望可以为相关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一、绿色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现状
目前,在我国绿色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过程中我们首先应该要注意绿色环保的要求,在项目管理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将进度、安全、质量等三大工程要素变为四大要素,即安全、质量、进度、环保,与这些方面相对应的建设管理模式必须要把绿色方面的需求目标的实现以及与建筑的质量、成本和进度进行综合协调纳入管理与控制的范围内。现在,我国正处在建筑业发展的伊始,国家对建筑工程中节能减排中赋予了极大的关注和重视,在绿色建筑是提高能源效率同时还能减少能源消耗的重要途径之一,现在,发展绿色建筑是目前最重要的任务。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们以鲁布革水电站(位于南盘江支流黄泥河上,云南省罗平县和贵州省兴义县境内,为引水式水电站)项目为标志,我国建筑业管理制度进行了重要的改革,且建筑管理制度也日趋完善,一国际结果,建筑管理制度的成熟标志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同时提供了可靠地保证。我国绿色建筑发展虽然前景可观,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着一定的车距,建筑管理制度完善的速度也不客观。
二、优化绿色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有效措施
2.1明确短期的管理目标
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工作中,绿色管理(GreenManagement)的目标主要是为了环境、人口以及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在绿色管理理论的指导下,建筑企业的经营目标不但但是为了经济效益,同时还要对生态环境的变化进行关注,遵照绿色管理的理论以及方法进行管理,主要是对建筑工程的整个过程中的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进行重点考虑,从而使经济的发展和生态环境可以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对源头减少环境的破坏得到重视,使社会效益更加明显。为了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我们一定要进行节能环保,这样才能提升竞争力和提升品牌形象。
2.2大力普及绿色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理念
俗话说“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每个工程的规划中都应该本着全方面、立体式、多角度的模式去考虑和统筹规划,这样才能把一个工程项目做的最好。此外,一项工程要能够持续不断稳定的进行还要有一个整体上战略规划和部署,为此工程项目的相关部门要建立企业的绿色管理战略,将绿色理念进行指导规划、设计和建筑施工。为了使这些思想和战略规划能够渗入到与工程项目有关的每个人员的头脑中,建筑企业应该组织建筑工程项目的有关人员进行对绿色管理的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的理论进行组织学习,主要是将流行色管理思想与之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计划、组织、控制等具体的过程进行融合,为了让“环保、生态、绿色”深入人心,我们可以发动工作人员进行绿色革命。
2.3构建科学有效的管理体制
在实行绿色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工作中,工作人员应该遵照绿色管理理论的相关要求,建立符合绿色管理理论的管理体制。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管理层架构以及相应的管理职责和管理措施等方面,我们应该进行资源的结缘以及环境的质量保护,同时,我们还应该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完善以及改进。我们还应该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或者是项目管理部门建立资源或环境评估的相关部门,从而对资源和环境管理进行责任制,部门管理人员应该职责明确,措施到位。
2.4遵守绿色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原则
我们要贯彻落实国家建筑工程先关的法律赤发鬼,重点关注节能减排和环境质量。环境管理的目标要明确,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和经济,从而达到环境管理的目标。在项目管理中我们还应该做到因地制宜、全方位的指定项目管理的方法。将建筑工程项目与当地的资源和环境情况进行有机结合,创新项目管理体制。还要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进行融合,从而将利益、企业的发展和社会效益进行统一。
2.5改进基础项目管理模式
首先,流行色专业咨询机构加入PMC(ProductMaterialControl)模式的方式主要是一下两种方法,其一,让业主自己与相关资质的绿色专项咨询机构鉴定合同;其二,业主可以委托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承包商进行咨询服务。如果采用第一种方法,承包商与绿色咨询机构之间的协调和管理关系不能得到充分把握。如果采用第二种方法,项目管理公司承担的风险比较大,同时,还要求项目管理公司拥有相同的能力和资质。所以,我们要根据是实际情况,现在我国的绿色建筑适合业主自己与相关的部门鉴定合同。其次,绿色专项咨询机构与其他承包商整合后的组织结构模式。业主委托咨询机构为单独的部门,这个部门是不能与项目管理以及施工承包商的下属为项目进行服务。所以,咨询机构仍然和项目管理承包商和施工承包商设于同级部门。最后,就是将咨询机构、项目管理承包商和施工承包商三个部门进行整合,加强三者之间的横向联系,提升沟通质量和效率。一个最好的方法就是通过小组合作将三者之间的沟通化繁为简。
三、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绿色建筑在推广中仍存在着诸多不足,除了没有进行相应的激励政策和法律法规外,最主要的就是没有与绿色项目相适应的建设管理的措施和方法。总而言之,建筑企业应该通过梳理全新的观念,彻底拜托传统生产经营模式的羁绊,似的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更好的服务经济建设,从而走向世界,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浏览量:5
下载量:0
时间:
随着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建筑行业发展迅速,项目规模不断扩大。对于建筑企业来说,档案管理工作是项目验收的重要依据,也是企业进行科学决策的保障,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工作对于企业规模化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建设项目档案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1电力工程建设项目档案的超前控制管理方法
超前控制管理的具体做法就是将工程的实施过程分为若干阶段,按阶段进行工程档案的收集和整理。对工程档案进行超前控制管理有利于对工程初期阶段形成的档案资料进行保管保护,可有效避免工程竣工后突击补充整理档案资料,保证了工程档案完整率、准确率和归档率指标的全面提升。做好超前控制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1明确职责,考核措施到位
工程项目档案是工程整体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从目前工程档案管理现状来看,不少项目建设单位有“重工程建设、轻档案管理”的现象,认为工程管理部门只负责工程的建设,至于工程档案则是档案部门的职责。因此,工程管理部门与档案部门在工程档案管理过程中的职责必须要明确。工程管理部门负责工程档案收集和整理工作,对设计、施工、监理单位移交的工程档案进行审查和交接,工程竣工后3个月内,将整理好的工程档案向档案部门移交。档案部门负责对工程档案的收集和整理进行监督和指导,按照工程节点计划对工程档案进行阶段性审查,工程竣工后,对工程管理部门移交的工程档案进行审查接收。明确工程管理部门与档案部门的职责并纳入绩效考核指标,层层加以落实严格考核,是实现超前控制管理的前提条件,也是提高工程档案管理水平的重要保证。
1.2完善管理流程,推进工程档案管理规范化
使用流程控制管理是提高管理效率的捷径,也是查找管理漏洞的有效方法。在制定工程档案管理流程时,要把握好以下几个关键环节:
①工程立项后,工程管理部门应及时告知档案部门,并将工程节点计划报档案部门。工程管理部门掌握工程立项和计划下达情况,而档案部门往往是在项目即将竣工时才知道项目的存在,致使档案部门无法在工程实施过程中介入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超前控制管理更无从谈起。只有掌握了工程的立项和节点情况,档案部门才能按工程实施阶段对档案的收集和整理进行监督和指导,从而实现超前控制管理。
②工程管理部门在与工程的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签订合同时,应就工程档案的移交时间、移交范围、质量要求和违约赔偿等事项作出约定。近几年,电力企业积极推行依法治企,企业依法经营、依法管理的水平有所提高,基建工程中各类合同的签订都趋于规范化,但就合同内容而言,缺乏对工程档案方面的约定,使工程档案的收集和整理失去了法律上的保障。《国家重大建设项目文件归档要求与档案整理规范》(DA/T28—2002)总则第二款规定:在签订项目设计、施工及监理合同、协议时,应设立专门条款,明确有关方面提交相应项目文件以及所提交文件的质量、归档责任。因此,工程管理部门在签订合同时,明确要预留部分资金,对及时移交完整、系统、准确档案的施工单位或部门,应由档案部门在验收表上签署结论和意见,由财务部门进行决算,否则将预留资金留下作为文件材料整理、归档费用,以督促承建单位重视档案并充分发挥档案的法律价值和经济价值。这一环节在工程前期阶段就为工程档案的收集和整理打下基础,是实现超前控制的有力保障。
③工程管理部门设置专(兼)职工程资料管理人员(资料员),随着工程的进度对工程资料进行预归档。档案部门按照工程项目的实施阶段和节点计划组织工程档案阶段性审查,对工程在某实施阶段中形成的档案的齐全性、完整性、准确性和是否按时收集整理的情况进行了解和指导,出具审查报告,如需整改的要规定整改期限。对工程档案进行阶段性审查是超前控制管理的具体体现,也是超前控制管理的关键环节。按照工程进度,可将工程大致分为前期阶段、施工阶段和竣工投产阶段,每一阶段结束后,档案部门应对该阶段产生档案资料的齐全完整和准确度等进行审查,及时掌握工程档案收集和整理情况,起到督促和指导作用。
1.3加强过程控制,力求档案收集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在档案的收集过程中,无论是工程管理人员还是档案人员都会遇到一个同样的问题,即归档资料的界定。按档案管理要求,应建立项目档案技术交底制度,要求施工人员注意文件的形成与积累,是保证建设项目原始记录真实、可靠,保证文件形成质量的措施。档案交底应包括两方面内容:
①档案部门参加各项工程交底工作,了解工程建设的程序和文件形成的内容,做到主动管理。
②档案人员采取培训和会议形式,对各参建单位人员进行档案管理交底,目的是使施工人员提高档案收集意识,让他们了解文件形成过程应注意事项、文件材料收集、归档范围、质量要求,配合档案人员做好工作。因此,建立档案技术交底制度,使其标准化、实用化,更好地服务于档案的超前控制管理。
1.4加强沟通,促进部门之间团结协作
档案人员要与工程管理、技术人员密切配合,工程项目档案涉及方方面面的工作,贯穿工程全过程,所以做好项目档案管理不只是档案人员的工作,可以说,一组完整、准确、系统的项目档案,是参与工程建设各单位共同努力的结果。工程管理者、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对工程项目的情况最了解,大量的档案产生于他们的手中,他们也是今后利用档案的主体,档案人员要利用一切机会,对工程技术人员宣传档案工作的作用和意义,讲解档案归档的要求和目的,以取得工程技术人员对档案收集管理工作的支持和配合;并利用库存的工程档案撰写编研材料、专题目录等,使利用者感受到档案管理带来的方便快捷。只有通力合作,才能实现超前控制,进而促进工程档案管理水平的提升。
2结语
超前控制管理有利于工程档案完整率、准确率和归档率指标的提升,有利于规范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效率,适合当前工程档案管理的需要,能够促进档案事业的快速发展。
摘要:随着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水利工程建设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对水利工程进行合理的管理也是十分重要的。其中,对水利工程的项目建设管理是一个关键环节,项目档案管理的效果好坏直接影响水利工程的绩效。但是目前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工作有很多问题,这些问题有人员和非人员两方面的因素。
关键词:水利工程;档案管理;监督管理
1目前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水利工程项目档案的信息收集问题
水利工程工作量巨大,涉及的问题多,范围广。如果想要真实地反映水利工程在建设过程中的状态还有建设完工之后的使用状况,利用正确充足的信息进行正确的项目档案管理是存在一定困难的。目前很多水利工程档案管理人员只是将工程管理的建造人员移交上来的信息进行一下简单的整理就记录进档案中,并没有亲自进行信息收集,也就谈不上对这些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进行检验,也不能保证信息收集的全面性。档案收集还存在着不能及时采集,信息之所以具备有效性就是在及时的时间反映水利工程工作现场最真实的状况,但是在现实操作中,这点做得很不到位,很多档案管理人员都把对档案的归集整理工作大量的堆积到工程完成后期,完全是为了应付检查而准备。这些问题都是在信息收集过程中存在的不能忽视的问题。
1.2监督管理水利工程项目档案的人员素质水平不高
由于很多领导部门对水利工程中档案管理的工作不重视,导致领导人员对管理项目档案的岗位安排也不重视,这是造成监督管理水利工程项目档案的人员素质水平不高的一个直接原因。进行档案管理的人员基本上是从水利工程建筑一线上退居二线的建设人员或者是刚刚上任的新员工,他们都没有专业的进行档案管理的知识,甚至有的水利工程单位连基本的人员配备数量都不能保证。没有专业的档案管理知识,就会导致工作人员在进行档案管理时不能对档案进行分门别类的处理,导致信息混乱。而且如果工作人员素质水平不高也就不具备管理意识,没有主动去收集资料和主动解决问题的意识,使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很多问题都得不到及时解决。
1.3对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档案管理仍采用传统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行各业都将信息化技术引入到建设环节或者管理过程中,水利工程也在各方面都大量的引进了科学信息技术,但是在对项目档案的管理问题上,信息化技术的投入力度还是不够的。很多单位对水利工程的项目档案进行管理时还是采用传统的方法,采用人员手工填制的方法进行档案增加,在进行查阅时需要人工检索,将档案都统一放置在档案室里,不能通过网络这样便捷的渠道进行查阅。对信息数据的处理方式上也是大部分采用人员分析、人员登记、人员审核的做法,这使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被浪费,对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也十分不利。
1.4水利工程项目档案管理相关制度和体系不完善
项目档案管理制度不完善会导致很多问题,没有统一严格的制度标准,信息资料登记的不完善全面,使信息内容丢失。没有相应的制度条例和标准来衡量说明哪些是信息应该反馈的重点内容,也会使档案的重点模糊,不能反映真实的情况。没有制度的约束,使得各部门之间的关联性不大,不能有效地进行很好的沟通。领导分工也不明确,不能实施有效的管理,对档案的管理和监督也没有专业的部门和制度保证。而且,即便是有些水利工程所在的单位制定了相应的制度和体系,但是并不会认真的去完成。
2档案管理过程中出现问题的解决措施
2.1提高对水利工程档案信息收集的效率
针对水利工程的工程量大、范围广、时间长的特点,为了更好地收集到所需信息,可以采取拓宽信息收集渠道的方式来进行收集。比如,可以采取多个部门同时提供和收集信息的方式。在水利工程的建设和建成后维护的过程中,都是需要各部门积极合作,所以信息在各个部门中也是相互流通的。对于信息的收集,不能只是片面地考虑某个部门的信息,而是要从全局出发来收集信息,这样就可以保证信息的全面性,另外,各个部门之间可以对流通的信息进行监督和检验,提高信息的准确性。还可以通过分项目进行信息收集的方法来拓宽收集渠道,这样不仅可以更加详细地反映重点项目的情况,还可以大幅度提高项目的精准性。在水利工程的现场建设情况有新的进展或者发生情况时,相关部门要将这类信息及时记录并且及时移交进行登记,保证信息及时有效,以反映真实情况,不能把信息收集的登记工作推迟。只有这样,才能让信息为项目档案的建立以及水利工程的实施提供帮助。
2.2提高人员素质水平
对档案管理工作进行精良人员配备十分重要。应该吸收有专业档案管理知识的人才,保证档案管理部门的职工数量。为了提高工作人员素质,应该定期举行专业知识讲座,定期进行人员培训、进修。为了适应现代管理技术的发展,应该讲解信息化技术在项目档案管理中的应用。该提高管理工作人员工作意识,认识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提高工作的认真程度和谨慎性,主动做好本职工作,改变传统项目档案管理思想,运用现代思想进行水利工程项目档案管理。
2.3提高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提高工作效率带来了福音。企业应提高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不能再应用传统的方案进行项目档案的管理。对不同的水利工程项目建立专门的信息系统,信息在系统中自动生成,在记录档案时可以直接使用,档案建立完成后可以智能校验。如果要查阅档案,也可以通过对信息系统进行检索操作来方便快捷的进行查阅,节省大量人力物力及时间精力,提升档案建立的真实全面性。
2.4建立完善的水利工程项目档案管理体系和制度
对水利工程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体系和制度要贯彻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条例政策,还要结合自身水利工程的特点来制定统一的标准,使得档案建立的过程中,有据可依,明确什么是重点内容,内容应该怎样建立的问题。同时,还要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让项目档案管理的体系和制度形成一个整体。制度和体系一旦建立,各部门就要严格实施,不能应付了事。
3结语
水利工程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其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细节都不能放过。对于水利工程项目档案建设管理中存在的信息收集不到位、人员素质不够、信息化技术应用不够、制度体系不完善的问题,应该采取提高信息收集的效率、加强人员素质、大量应用信息技术、完善制度体系的措施。
参考文献:
[1]张艳铃.浅析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档案管理[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10):55.
[2]徐红.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档案管理探讨[J].江淮水利科技,2012,(04):39.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